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跟車品覺老師吃了頓早茶,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資料的本質

這幾年網際網路轉型,國內很多CEO對網際網路精神其實有很深刻的理解,要從組織和戰略層面推動資料化的轉型升級,只有賦能全員進行資料化決策,才可能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力

兩個月前,車品覺老師釋出了新作《資料的本質》。那周正好與品覺老師約了早茶,第一時間八卦了下這本書的因緣與趣事,當然更主要還是向他請教和探討了很多資料分析與商業智慧方面的思考。因為之前的多元化背景,品覺老師在溫和中帶著犀利,尤其著眼於如何兼顧前瞻創新與實際落地的可行性,而這也正是我們觀遠在資料分析領域創新的一些底層邏輯。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觀點有深刻的共鳴,結合平時在一線與客戶接觸的所見所聞所想,我會陸續分享一些思考。拋磚引玉,希望與更多的朋友一起探討學習。

車品覺,大資料專家,前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現紅杉資本專家合夥人,被譽為中國資料化思考第一人

未來的公司都是資料公司,如果CEO沒有資料化思維,後果難以想象。

今天先聊下CEO這個話題,畢竟資料驅動決策已經成為了一把手工程。

品覺老師在阿裡從0到1建立過資料分析與決策體系,為網際網路高層提供資料驅動的炮彈,這幾年又為傳統行業的CEO們提供策略建議,有很多這方面的感觸。

那麼這個趨勢對CEO具體意味著什麼?是投入更多的預算、招來更多的資料分析人才,還是多參加一些大資料的活動、聽取更多數字化經營方面的彙報?

我們自己在與很多客戶CEO交流的過程中,看到幾個顯著的變化。

01

一個顯著變化是CEO開始直接參與,至上而下top-down的推動全員資料思維。

我們的一位客戶CEO,旗下是國內top 10的生活服務類品牌,他的未來3年標的是帶領公司從華東走向全國,並對外孕育和迭代“新物種”,輸出產業平臺的影響力。我最近和他開玩笑,要聘請他成為我們的兼職測試工程師了。這是為啥?因為他總是在第一時間直接使用我們的產品,第一時間追著IT和業務負責人,盯資料、要反饋、追結果,即便很多創新的業務本身還在快速嘗試和迭代中。

我們過去服務了國內外很多客戶,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過往的商業智慧與分析專案,也包括今天很多國際大廠,仍然強調“Boardroom Dashboard”,給董事會高層開會用的資料儀錶板,透過自下而上bottom-up構建好,然後以很靜態的方式呈現給各個高層。大家看看歷史彙總,沒問題透過,有問題會後另行安排跟進。

“Boardroom Dashboard的思路與網際網路精神背道而馳。”

這位CEO朋友這麼評價,我深以為然。

這幾年網際網路轉型,國內很多CEO對網際網路精神其實有很深刻的理解,要從組織和戰略層面推動資料化的轉型升級,只有賦能全員進行資料化決策,才可能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力。

而這與傳統的資料分析專案開始有了差異性的變化:過去的商業智慧分析我們叫做“站樁式”的看資料,大量的報表Report、儀錶板Dashboard、視覺化Visualization,構建之初有一個確定的場景;而未來的業務決策,一定是“資料驅動”,決策者需要的是可指導行動的決策建議Actionable Inisghts。業務變化太快,只有構建敏捷的資料分析能力,業務才能快速迭代創新。

02

第二個變化,我們看到不止於CEO自己,CEO對IT部門的職責有了很不一樣的期望,CIO從原來解決問題導向的“交付型”,轉換為尋找機會導向的“增長型”。CIO或IT總監(網際網路公司有些時候CTO兼任了CIO的角色),從以前的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資訊長)轉型為Chief Innovation Officer(首席創新官)。

最近與國內某消費品領軍品牌的CIO朋友討論,2018年他們在IT方面預算在數億級別,更重要的是預算結構的變化。過去預算裡面大部分是業務系統相關,而現在開始,資料相關的應用佔比顯著提升。此外,這位資深的CIO朋友,因為業務與技術俱佳,也因為未來戰略的需要,被任命為公司最高戰略決策委員會中的幾位成員之一。與董事長保持高頻的會議,深入的參與公司戰略的制定,確保對業務創新與增長的直接支撐。而CIO職責的這個變化,也在2018年的Gartner對大量CIO的調查報告中有所體現。

03


第三個小變化是最近的另一個趨勢,那就是不少傳統的公司把IT部門獨立出來,成立專門的大資料公司,或成立一個創新平臺,透過資本+資料+技術的方式來獨立孵化和運作專案。很多時候是同一套人馬,對內服務內部的數字化轉型,對外與上下游以及創新公司進行深度合作,既打磨能力又反哺生態,形成最佳實踐和反饋閉環。以前一般是巨無霸才這麼做,比如平安集團下麵的平安科技、像永輝集團下麵的永輝雲創等,現在我們看到不少體量稍微小一些、但也是細分行業裡面排在top的公司已經在開始這麼做。

這個安排背後,有主動創新的因素,但我的感覺更多是倒逼。CEO和高管們意識到資料驅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看看內部,傳統意義上的IT部門戰鬥力有限,尤其思維比較受侷限,難以保障公司有長期和專業的“增長”方面的支援。投入更多預算、構建更強更大的資料人才團隊?實際操作起來難上加難。一方面難招,另一方面難留。現在市場上與大資料或資料分析相關的人才都是一票難求,不只是看薪酬,更看未來成長。

透過設立獨立的科技公司的形式,賦予團隊更清晰和遠大的使命,透過期權或者兩重激勵(集團以及獨立公司)的方式,確實更能吸到好的產品研發團隊,長期的提供“資料驅動增長”的核動力。此外,即便科技公司本身未必能獨立做得多大,但透過這個平臺,可以形成更網際網路化的氛圍,接觸最新銳的資料技術和實踐,與外部的合作伙伴在更高的段位上展開合作,深度共建和靈活創新。

作者:蘇春園,觀遠資料創始人兼CEO

來源:觀遠資料(ID:datayuancn

精彩活動

福利 · 閱讀 | 免費申請讀大資料新書 第23期

推薦閱讀

2017年資料視覺化的七大趨勢! 

全球100款大資料工具彙總(前50款) 

論大資料的十大侷限

大資料時代的10個重大變革

大資料七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物聯網


Q: 你認為什麼是資料的本質?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hzzy@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