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關於 2018 雲端計算的四個預測:Severless、K8S、邊緣計算、神龍

2010 年,沒人能預見 7 年後的雲會發展這麼迅猛,當時李彥宏還認為雲端計算是新瓶裝舊酒。 時至今日,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慧的浪潮把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年已至,又有哪些新的雲物種和增長點值得關註呢?
— Cly


本文導航
轉載自 | http://news.mydrivers.com/1/564/564149.htm
 作者 | Cly

2010 年,沒人能預見 7 年後的雲會發展這麼迅猛,當時李彥宏還認為雲端計算是新瓶裝舊酒。

時至今日,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慧的浪潮把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年已至,又有哪些新的雲物種和增長點值得關註呢?

我們篩選出 Severless、Kubernetes(K8S)、邊緣計算等四大潛力物種,共同見證 2018 年雲的新徵程。

無限可擴充套件性 Severless 拐點將至

Serverless 由來已久,但至今沒有非常清晰的定義。2012 年 Iron.io 就提出了這一概念, 2014 年 AWS 則推出了“無伺服器Serverless”的正規化服務,但在當時的環境下,AWS 提供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伺服器”,只是幫助開發者擺脫了執行後端應用程式所需的伺服器裝置的設定和管理工作,這個工作依然存在,只不過是第三方供應商來負責,當時 AWS 的這種服務形式也被稱為後端即服務Backend-as-a-Service(BaaS)。 

打個形象的比方,假如你想賣一些自己的產品,那你就需要買或者租一個店面。但無論是買的還是租的,你都要做一些基本店面佈置和維護工作,比如佈置櫃臺、清掃店面,這就好比傳統的應用架構,你需要設計,部署和維護硬體基礎設施。當然現在你也有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在“瘋果盒子”這樣的店面裡,直接租一個放你的產品的盒子,委託“瘋果盒子”來銷售你的產品。這就像 Serverless,你利用第三方的服務和設施來實現你的業務。

隨著雲端計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加上創業公司對雲的天然依賴,Web 應用伺服器如何配置、資料庫如何配置、訊息服務中介軟體如何搭建這些系統成本將會被 Serverless 取代,2018 年 Serverless 架構或迎來大爆發。

國外比較常見的 Serverless 框架有 AWS 的 Lambda、谷歌的 Google Cloud Functions、Iron.io 等。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阿裡雲的函式計算,適合應用場景中有明顯波峰波谷的行業。

為 IoT 而生 邊緣計算即將崛起

在一個攝像頭裡都可以植入 AI 晶片的時代,計算發生在終端已經成為可能。

邊緣計算是基於網路儲存計算於一體的分散式計算方式。顧名思義,這種計算場景發生在網路邊緣。

IDC 預計,到 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500 億的終端與裝置聯網,超過 40% 的資料要在網路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儲存,這對邊緣計算提供了充分的場景和想象空間。

如果物聯網的每個邊緣裝置都具備資料採集、分析計算及通訊能力,許多科幻片中的片段都可能成為現實:停車場的智慧攝像頭可智慧識別車牌並給車輛推薦最合適的車位路徑;無人便利店上的重力感應器、理貨攝像頭可根據缺貨情況、客流密集實時調配、及時響應…… 

邊緣計算並不是雲端計算的對立面,而是後者的延伸,雲端計算上的 AI 能力可以很自然過渡到邊緣計算上。隨著物聯網(IoT)的產業化落地,邊緣計算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

容器圈進入 Kubernetes (K8S)時代

今天的開源界,除了 Linux 外,Kubernetes 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開源專案。 

作為一個問世才 2 年的開源專案,Kubernetes 的成功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它的對手中 Apache Mesos 已經在市場上盤踞了七年之久,Docker Swarm 又有官方加持,能脫穎而出實屬意外。 

去年 10 月,Docker 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 DockerCon 大會上宣佈,將支援對手 Kubernetes。這意味著這場容器編排大戰宣告結束,Docker 客戶及開發人員將可以選擇同時使用 Kubernetes 與 DockerSwarm 進行容器工作負載的編排。

從某個角度來說,Docker 相當於我們當年用的諾基亞功能機,可以滿足使用者的一般需求。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大家需要更多的功能,原來的功能機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這時候智慧機,比如 iPhone 開始爆發了,這就是 Kubernetes 問世的一個環境。

AWS、阿裡雲等巨頭都陸續宣佈支援 Kubernetes,還對 Kubernetes 進行了多重補充,比如實現異構計算叢集支援深度學習等場景,或者雲上一鍵部署叢集,整合解決方案等。 

不難想象,2018 年對於 Kubernetes 來說將激起多少浪花,唯一不確定是 Kubernetes 演進的終極形態到底是什麼?

不是物理機也不是虛擬機器的神龍雲伺服器

也許很多人沒有聽過神龍伺服器,阿裡雲在 2017 年 10 月推出的一款可水平彈性伸縮的高效能運算服務,官方宣稱是兼具虛擬機器和物理機優勢的新物種,可實現強大穩定的計算能力。

大家知道,雲伺服器是基於物理主機虛擬化出來的,自然會有一定的效能損耗,而且效能也基本限定死在母機上,工藝所限,在多核心 CPU 上提升頻率是非常難的,所以雲伺服器鮮有物理機那樣的超高主頻實體。

但虛擬機器帶來的便利性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相信體驗過從傳統伺服器轉移到雲伺服器的運維同學絕對不會再願意去嘗試傳統的物理伺服器了。

神龍雲伺服器就做到了兼顧物理機的效能和安全隔離,還能享受虛擬機器的所有便捷體驗,可以將 CPU 擴充套件到 8 核,16 核,32 核,64 核 甚至是 96 核,且支援 3.7GHz ~ 4.1GHz 的超高主頻,以及記憶體從 32G 到 768G 自由擴充套件,支援從虛擬機器映象及雲盤啟動。

這些效能上的飛躍和分鐘級交付的體驗在過去虛擬機器和物理機領域是感受不到的,相信很多廠商都會跟進,屆時會不會有更多“神龍”湧出,拭目以待。

推薦文章

< 左右滑動檢視相關文章 >

點選圖片、輸入文章 ID 或識別二維碼直達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