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號以來,“架構師技術聯盟”以440篇技術乾貨伴隨小夥伴們度過3個春秋和夏冬,目前已經入駐今日頭條、CSDN技術部落格、百家號、搜狐號、企鵝號等,本號原創文章涵蓋雲端計算、大資料、儲存、網路、容災備份和行業解決方案分析和洞察,一路走過經歷過坎坷和艱辛,也得到過贊許和認可,不管怎樣,都感謝有你陪伴。
最近,也一直考慮一個問題,平時光做技術分享,是否能度過公眾號“紅海”關劫?實際上,要面對的是另一個深層次的現實問題——是否能度過“中年危機”?下麵打算分享一篇“前景理論”整理的文章,談談“靠純技術是否能渡過中年危機”,走路久了也該抬頭看看前方路,乾貨枯燥,伴隨音樂閱讀以下為原文吧。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純技術的,人到中年就應該學會承擔責任和接受這個世界你改變不了的事情。這個世界不會總存在一個父母老師一樣的角色,佈置作業給你做然後你做好了給你糖吃。不要指望這個世界會給你糖吃,不要指望這個世界會很公平地回報你的付出。你想對什麼事情負責任你自己做決定,同時你要知道哪些事情是你改變不了的所以不要去承擔責任。這不是一個技術和管理之間做選擇的問題。這是一個心智成熟度的問題。我個人在知乎上面整理了幾段文章來解惑:
Part 一
作者:低端叫獸
來源:知乎
絕大部分人不能。悲觀點講,大部分8090後網際網路人(不僅僅是程式員)的職業生涯,可能比70後那幫老兵更短。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在想,我們寫程式碼的這幾年拿得多,是因為我們比那幫學生物學航天的聰明或者付出更多嗎?顯然不是,我們只是趕上歷史行程了而已,最近的一波歷史行程,說直白點,就是由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行業爆髮式增長。
但 IT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也要受行業週期的影響,不幸,或者說對後來者不幸的是,這個行業從完全競爭階段發展到寡頭壟斷階段的速度比能源,機械等傳統行業快得多(一方面,這是技術進步帶來了市場效率的增加,另一方面,商學院的那幫人比過去更熟練了),阿裡騰訊從差點要死的初創公司演化成全球市值前十的中國寡頭,花了不過十幾年時間。換句話說,十幾年裡就走完了傳統行業需要花幾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路。行業的細分領域,比如外賣,出行,只需幾年就能發展到寡頭壟斷乃至完全壟斷的地步。
過快的行業演化速度,首先帶來的就是行業更快進入壟斷成熟期和相關領域就業的過山車行情。比如前幾年安卓和IOS程式員就業十分容易,培訓班培訓半年出來就敢要一萬多的月薪,但隨著行業的集中度提高,大量初創公司死掉(比如O2O領域),招聘門檻明顯變高,職位也變少了。其次,網際網路行業推崇的破壞式創新,對從業人員,尤其是後來者來說是把雙刃劍(破壞式創新 – MBA智庫百科)。在一個領域裡辛苦耕耘多年,結果其他領域或者方向的破壞式創新就把你的多年的工作廢了甚至徹底爆掉(比如微信架空QQ,智慧機顛覆功能機)。
能不能純靠技術渡過中年危機?那就要看你對歷史行程的把握了。如果你的技術方向不幸地被時代拋棄了,那不管個人怎麼努力都是沒有什麼大用的。想明白這點後我今年再次放棄鵝廠跑券商做我押寶的領域了,建議平時多花點時間去琢磨業務,琢磨行業和產業,不要只會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畢竟資本可以相對容易地在一個行業進退,而人到中年是很難轉行的。
Part 二
作者:北南
來源:知乎
中興悲劇就不多談了,脫離悲劇,只談問題。首先得定義中年危機,我覺得中年危機是個很主觀的定義,是否危機,是你自己的感受,而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比如說剛畢業的年輕人一個月四千,你覺得你一個月必須得四萬,如果不到四萬,就中年危機了。如果你覺得你一個月只要3000就很開心,在中國的就業環境下,那我就不信你能覺得危機。
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咱們以中國為背景,以十倍普通年輕人收入為中年危機的心理閾值,我覺得純技術可以,但你得真有兩把刷子。咱們再來定義純技術領域怎麼叫有兩把刷子。
-
1、你得有一系列可追蹤牛逼專案的經歷。比如說後端,你要就要拿的出來你能處理多大scale的問題,每秒能處理多少訪問。這個數字也在進步,如果你現在能遊刃有餘的架構千億級日均的服務,你就是個硬通貨。還有你在專案裡又是什麼角色,這決定你薪水的高低。好的經歷會讓你不缺工作。
-
2、你要有跟得上時代的技能樹。我記得有個獵頭去年和我說,“你就會個Java,落伍了”。我懶得和他掰扯。但他說的對,只會一個Java,或者只會一個PHP是不行的,現在的後端是多語種組合的時代。而且技術不停在發展,你可以不學NoSql,但就說MySQL也不是以前的那個樣子了,看看阿裡和亞麻對MySQL的分散式擴充套件。你未必真去讀那麼多AI的論文,但是各種框架/資料流程圖那是說畫就畫,各種演演算法優缺點和適用性,要/不要訓練,大概需要多少訓練資料,能/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你得張口就來。
-
3、創造力,不是說你沒事就造個輪子,整幾個開源專案。你得在公司裡能不斷有新的想法,不是么蛾子,是真正能提高效率,解決難題的想法。小年輕喜歡沒事去網上搬現成解決方案,覺得新奇有趣,是福是禍自己也沒搞清楚。作為一個老將,你得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全靠自己設計,最多出去揀點轉頭,胸中錦繡藏不住,萬丈高樓就平地起了。
-
4、氣質,公司招一個這麼大歲數的人進來,其實主要看氣質。你得穩重又不失活力,隨便往哪一坐,健康的正能量就能汩汩的滿地流淌。你未必需要帶團隊,但大家就是每天愛和你說話。這樣的人不拿10倍工資,你覺得合理嗎?我記得我以前在國內就招過一個比我大好幾歲的,個性比我好太多了,真的特別好,有他在團隊多了好多凝聚力,大家都喜歡他。
那如果達不到這麼辦,要麼早點轉管理(我看也不是每個人都是那塊料,技術都沒整明白,就能把人整明白了),或者咱們心態好點,賣了房子,換個地方,大城市空氣汙染那麼厲害,你在那賴著圖個啥?像我不就遠走他鄉了。錢夠用就行唄。
Part 三
作者:行人逆旅
來源:知乎
自從程式員跳樓後,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看得多了,我對寫程式的熱情變小了,倒不是怕中年危機,而且熱愛社會學的我對行業趨勢和職業發展有了統計研究的興趣,越思考這個問題,興趣越濃厚。
現在的社會和過去走了很大的不同,以後和現在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工業革命前,100年間沒什麼變化,職業發展極其穩定。近200年間,技術不斷突破,如果能統計衰落產業的人情況,就是歷史經驗,要比個人經驗價值高出許多。
然後就是以後和現在的區別,過去是不斷的技術革新,興盛代替衰落,但目前的科技而言,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我們對科學的認識缺沒有質的進步,甚至沒有令人鼓舞的進步。也就是。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是沒有新的產業產生的,而舊的又不斷被人工智慧替代。從這方面考慮,是程式員有中年危機,還是社會的大多數人有生存危機?這種情況下就算是管理崗位形勢是十分嚴峻,多數人被替代了,對管理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了。真到了這個時候,駭客和網路安全應該是最牛的了吧。
退一步說,為了社會穩定,國家機器限制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人到中年,又有誰沒有危機呢?這個時候是有專業技術的人好點還是怎麼樣應該很明顯了吧。
這個問題的潛在條件應該是對普通人來說,我們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做管理,管理畢竟是少數,做小生意,不好意思,請離開大城市,創業,普通人去創業去揮霍資本?去投資?不好意思,這是在給別人送錢。
說到這裡,我自己都覺得悲哀了。但普通人的人生就是如此啊,辛苦恣睢,奔波勞碌。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好處,心寬,窮富皆可,平安是福,團圓是樂。
怕就怕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自己把自己架上去,無所得而為人談資。如何度過中年危機,中年前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努力追求,中年後承認自己普通,調整心態。否則,不過一笑談耳!
Part 四
作者:李斌
來源:知乎
-
1、程式設計重要的是思想,不是語言,語言只是工具。精通了C++,轉Java分分鐘的事情,我認識一個朋友,寫了十五年C++,被華為辭退後兩天就找到了一份java開發工作,雖然每個月4千塊少了點,但老闆承諾只要你能力強,月入一萬不是事。還是這位朋友,一天之內就可以用C#、VB、Foxpro、Python等多種語言編寫列印“Hello World”的程式和列印九九乘法表。
-
2、有些中年程式員,拿家庭和照顧孩子做藉口,拿精力不濟做藉口,不願意加班,不願意拼搏,不願意學習新知識。這樣的人,就該淘汰出it界。it界就是快速發展,快速學習的行業,想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辦不到,公司不是慈善機構,是不養閑人的。我有個朋友,雖然年過四十,家裡有倆娃老婆需要照顧,仍奮戰在工作的第一線,在病重住院的前一天,還在連續加班7天7夜,即使最後過勞死,也要繳納最後一次黨費了才咽氣,他們公司領導在他犧牲後,還攜帶了雞蛋、水果等慰問品前去親切的看望他的家屬,叮囑大家不要悲傷,要過個好年。
-
3、即使你們年到中年,但也不要想穩定。不要以為工齡長就可以拿多錢,別人應屆生和你們乾一樣的活,每個月只拿3千塊,別人說什麼了?公司需要年輕化,產業也需要年輕化,否則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我們老闆說了,公司年輕化從他做起,老闆他自己就做出了榜樣,功成身退,把公司交給他不到30歲的大兒子,這樣的榜樣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下一步公司將辭退31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招聘若干應屆生和實習生頂替,大家一定擁護公司的決定啊。
祖國在發展,世界在日新月異,大家一定要不怕吃苦,甘當鐵人,犧牲小家,成全大家,辛苦你一個,幸福十億人。心若在,愛就在,大不了從頭再來,員工要替公司想,你不下崗誰下崗。
結尾總結
中年危機大機率是職業家庭進入瓶頸期,脫離了每年7%高速增長的軌道,心態L型硬著陸的過程。如果技術增長持續乏力的話,就只能考慮供給側改革了。歷史的教訓都是一致的,能不能單純靠技術渡過中年危機,沒什麼確定的答案,要麼夠技術,要麼夠單純,要麼就換條路擼起袖子加油乾去了。
>>>>>>>>>>>>> 相關閱讀 <<<<<<<<<<<<<
溫馨提示:
請搜尋“ICT_Architect”或“掃一掃”二維碼關註公眾號,點選原文連結獲取更多技術資料。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