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福利來了!PLC的資料(免費),你要嗎?》
PTC(美國引數技術公司)是開發、銷售和支援軟體整體解決方案,幫助製造商、企業在物聯網時代實現產品和服務優勢。
此前,針對智慧互聯如何提升資訊化對企業的支援,PTC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壽宇澄提出製造業發展需要數字化、全球化、合規、個性化、軟體化等動力趨勢,更好地提升企業內在動力。
那麼,如果將這些動力形成整體,為企業提供更好的轉型服務和提升IT水平的服務?
“這就需要物聯網的加入,”壽宇澄如是說。以下是壽宇澄演講實錄,有編輯、刪減:
傳統企業的轉型首先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型,企業按照物聯網思維及方式來進行,整個架構,包括運營的架構將會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而這個變化裡有很多需要決策的問題。
企業要做這樣的轉型需要對內容進行思考,比如,到底是開放式的還是封閉式的?不是封閉式就一定不好,有一些必須封閉,要有自己的IP。對於資訊,是共享型資訊還是非共享資訊,這些都是企業的決策內容。
這些問題總體來說是觀念上的變化。如果企業沒有物聯網的觀念,僅盲目追求物聯網的轉型,那麼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是沒有基礎的。
物聯網使物體和數字的世界更好地融合
目前,大多數企業實施資訊化的常見思路為:首先設計好流程,再透過資訊化手段實現,最終將工業化和資訊化相融合。但是,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對資訊化要求越來越高後,除了剛性的流程,企業還需要從整體上發展智慧化。
在簡單的環境裡,企業先設計出流程,再按部就班實施是比較容易的。但在複雜的環境裡,要設計處於剛性的流程來處理所有工作就比較難了。目前的發展趨勢,要求企業從流程驅動轉化為資料驅動。進入到資料驅動的發展階段,可分為物體世界和數字或虛擬世界。在製造業中,物體世界和數字世界同是時存在。
PTC利用計算機做出三維設計,並從管理資料中衍生出工藝、加工、製造等方面的需求,最終在數字世界裡進行生產。實際上,最終給到使用者的產品並不是虛擬的,而是嫁接在如汽車、拖拉機、手機等物體產品上,這就相當於進入了物體世界的應用。
然而問題在於,物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度不夠,這時候物聯網的出現,就把兩個世界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了。
以一個拖拉機為例,最早是單純用來耕地的,之後人們開始用軟體來控制引擎、駕駛、儀錶等,這就是智慧產品了。智慧發展下一步即傳遞、連線數字化資訊,形成互聯裝置,這樣就可以從遠端或者服務端接收到前方的資訊。
透過智慧化可以獲得了拖拉機本身及其周圍的資訊,比如周邊播了多少種子,面積及土壤情況等後形成一個系統,進而用這個系統來進行全方位的服務。那麼,如何形成拖拉機耕地、播種、施肥的整個體系呢?
既然軟體控制收集到的耕地資料有了,就可以應用在播種、施肥上,這就形成了一個產品系統。產品系統這一步的形成是具有突破性的,之前的環節都是獨立的,應用的方向也小。而形成組合後,機器發揮的作用也就更大。
平臺化思維
目前,企業常見的IT的架構包括設計、產品資料關係、系統工程、維修維護、ERP等,這些是停留在企業內部的。實現剛才這樣一套體系對於資訊化系統來講是需要有所拓展的:第一,要打破圍牆;第二,每一個環節都要更加開放,更加資料驅動化。當下,IT系統要符合PLM的設計思路,才能夠使得產品資料管理有序,如果是CRM客戶關係的管理就要符合CRM系統需求來進行。
現在是以企業的服務、銷售、運營、工程、財務等功能為出發點,功能出發點體現在不同功能所產生的資料上,這些資料又有操作上的要求。所以從服務來說,企業需要遠端和預測性的服務,同時又要提高客戶服務的質量。
這套思路是從軟體IT資訊的驅動的樣式(剛性樣式),變成企業個性化的資料驅動樣式(柔性樣式)。所以,這個樣式的變化對於整個資訊化系統來說是非常大的。這些功能都是必需的,只是在什麼時間出場、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專案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有所不同。若要把它們連線起來就需要物聯網,這也是物聯網需要平臺技術支撐的原因。
於是乎,建立資訊化的系統要從平臺入手,以達到整個體系的有序和連線。同時從軟體開發的角度來說,平臺開發的週期、可靠性、維護這些方面都能帶來好處。這就是PTC的想法,做一個平臺,到了某一個行業或企業,例如汽車、手機等遠端服務都是不一樣的。
PTC如何提供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
PTC透過平臺把共性的東西做好,並透過逐步經驗的積累,在個性化上達到給不同的行業提供相對專業服務的能力。PTC希望能夠從IT角度來實現監測、控制、最佳化和自動這四個功能。監測產品的運營狀態、周邊的環境,以及是否有故障,這對IT來說相對容易的,並且是單向的。控制則是雙向的,涉及到有故障以後是否可以有遠端的診斷或者是自我修複的功能。
那麼,PTC如何進行產品方面的佈局?過去一年PTC收購了三家公司:ThingWorx是做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的,Axeda是做裝置管理的,ColdLight是做機器學習和大資料預測分析的。
透過一系列收購,PTC整合了物聯網技術平臺,並將為市場提供平臺技術、資料分析、增強現實和預測四個方面能力。平臺技術、尤其是物聯網的平臺,是PTC平臺戰略的重要部分;其次,資料分析,資料不分析就是資訊垃圾,而分析也需要有一定的手段。
以一臺腳踏車為例,設計腳踏車時,在考慮應用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感測器資料,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料透過雲端服務放到物聯網平臺上。接下來就要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透過把資料放到雲端,PTC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資料共享和分析。
分析以後可以進入傳統的應用領域,包括三維設計應用、產品資料管理等系統。以Creo為例,資料經過分析以後可以即時對映到設計裡,這樣在做下一代研究的時候,所看到的資訊就不僅僅是存在於腦子裡面的設計資訊,而是可以有大量的資料來做支援和參考。
如果能夠進行以上分析,那麼在設計、決策階段就能夠獲得有良好的依據,在現實世界中,原來的工具是看不到的,而是透過數字化對映的過程,使研發人員、企業決策者同時能夠獲得兩個世界的資訊去支援他的決策和研發。
所以,如果腳踏車在應用過程當中有什麼問題,或者遇維護維修的事情,我們可以透過增強現實得到這新資訊。比如,掃一個二維碼,這些維修資訊等等都可以得到。
試想象一下,以前如何維修出問題的車?查手冊,找有經驗的師傅來做?現在就很容易了,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得到設計的資訊,包括維修維護的手冊,怎麼拆裝怎麼更換零部件都很容易,還可以和後臺的這些備品備件的管理系統連線,就知道要換的話有沒有東西可以換,可以和財務系統做連線,檢視更換是否核算?還可以和保險公司合作。
在PTC的平臺上開發應用,資料有了,應用也有了,操作就容易了。這樣得到的是一個產品真正的全生命週期的資訊,包括在虛擬和實際應用當中的資訊。
平臺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平臺?因為這個資料量太大了,不是一臺車的問題,一各型別的車有幾萬臺的量,這樣的一個量級每天都在產生資料,需要有一個專業的平臺來做。
應用之間的關聯也很重要,自行開發App如何關聯?需要有一個平臺來這個事。PTC能夠提供這樣的思路,又能夠落地整體的方案。一方面是從思路,一方面是從產品,把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連線在一起,發揮出來的效能就是人和機器融合在一起的效能。
有了物聯網以後,PTC的產品佈局就不一樣了,在技術上面我們想做技術平臺,物聯網的應用程式的支援和整合,使應用程式APP的開發能夠更加簡化,可靠性更好,維修維護性更好。PTC做的大資料分析,預測性的資料分析,根據歷史的資料可以推匯出以後的趨勢,以便日後對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整個產品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