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哪家公司員工最能掙錢?蘋果只能排第7,第1和第3亮了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綜合Expert Market、Business Insider、《財富》網站、新浪財經等

“人均利潤”(Profit Per Employee)是衡量企業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其計算方法就是用公司利潤除以員工總數。一般情況下,人均利潤越高,說明員工的生產效率越高、對企業的貢獻越大。

日前,商業資源公司Expert Market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最賺錢(Most Profitable)的100家公司的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上個財年利潤超過455億美元的蘋果公司雖然堪稱最賺錢,但如果按人均計算,每名員工創造的利潤為393853美元(約合人民幣258萬元),在所有公司中的排名就掉到了第7位。

那麼,排名第一的是哪家公司?什麼行業人均利潤特別高?哪些中國公司上了榜?一起來看。

全球員工最能賺錢的20家公司

4家來自中國

根據Expert Market的梳理,排名第一的是美國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Fannie Mae),人均利潤達175.9萬美元。另一家抵押貸款巨頭房地美(Freddie Mac)排名第三,人均利潤為130.6萬美元。80後們可能還記得,2008年那場次貸危機,源頭就是房地美和房利美髮放了大量資信不足的貸款(即次級貸款),如今看來,這兩家機構日子過得還挺不錯。

排名第二的是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人均利潤超過150萬美元。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網際網路公司是最能賺錢的。但這份榜單的前三甲都來自更偏傳統的行業——抵押貸款提供商和製藥。平攤到每個員工頭上,排名第四的Facebook人均利潤為599307美元,不及第三名的一半。這是因為,Facebook的員工超過17000人,幾乎3倍於只有5982名員工的房地美。

▲圖文無關(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本榜單100個席位中,有30家公司(也包括銀行)來自金融業,排名最靠前的是第十名的高盛集團。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把握這些公司的情況,收集榜單前20名的具體資訊,製成了下麵這張表格。

可以看出,在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8家是美國公司。而在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12家是美國公司,剩下的8家公司中,有4家中國公司,2家澳大利亞公司,日本和英國各一家。前20強中的中國公司,臺積電、騰訊、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列第9、14、16和20位。

值得註意的是,原本《財富》世界500強總榜中排第一,“最賺錢公司”榜也能進前20的沃爾瑪,在這一榜單中直接掉到了第99位——因為其230萬的員工規模實在太龐大了。

另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裡,有32家公司的CEO為女性,但按人均利潤算,排名最靠前的是薩弗拉·卡茲(Safra Catz)領導的甲骨文公司(Oracle),位列第55名。

人均利潤是個好指標嗎?

什麼樣的公司算是成功的公司?規模大,營收高,市場份額高,利潤高,人數多,市值高……其實標準有很多。但如果有兩家公司A和B,A公司總利潤高於B,但由於員工較多,人均利潤比B少,怎麼判定A和B誰更成功呢?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根據公開資訊:

騰訊2017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71.74億元(人民幣,下同),員工數(截至2017年8月)為40678人,粗略計算人均利潤為42.2萬元。

阿裡巴巴2017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174.04億元,員工數73780人 (截至2017年6月),粗略計算人均利潤為23.59萬元。

陌陌2017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5.18億元,而員工數僅有985人(截至2017年3月底),粗略計算人均利潤為52.59萬元。

儘管阿裡同期的人均利潤低於騰訊,而實際上在大眾眼中,二者目前還是沒分出高下。有趣的是,若僅看人均利潤,體量遠小於前兩者的陌陌,賺錢能力似乎比阿裡和騰訊還強。但你能斷言,哪家公司的員工更能替公司賺錢嗎?

或者說,人均利潤是個好指標嗎?

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數學家科布(C.W.Cobb)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將產量與投入的關係函式用一個著名的數學公式表示出來,即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式。公式中只有兩個變數,一個是勞動、一個是資本。也就是說,與產出密切相關的因素有兩個:所投入的勞動和使用的資本,勞動和資本共同決定了產出。並且根據勞動力、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密集程度,產業可劃分為勞動密集和資本密集型產業。

▲圖文無關(來源:視覺中國)

由於是勞動和資本共同決定了產出,因此也可以說,勞動和資本的投入情況和使用效率共同決定了企業的利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如果增加資本的投入而保持投入人力不變,這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利潤增加,同時人均利潤也會增加;但如果只增加人力投入而保持使用的資本總量不變,在這種情況下利潤總量雖然會增加,但會因分攤到更多的人身上,人均利潤可能也會增加、也可能會不變甚至減少了。

基於上面的分析,有人指出,人均利潤並不能說明人的生產效率的差別以及產生差別的原因,即便不考慮企業的管理、企業文化對生產效率的響等諸多因素,企業的生產方式(勞動密集還是資本密集)、企業員工對資本的人均佔用情況也會使人均利潤產生非常大的差別,用人均產出或人均利潤指標作為衡量“賺錢能力”的指標,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可以去比較相同業務型別的人均創利水平,比如在不同分支機構之間比較微貸信貸員的人均利潤有沒有差距,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就如同比較兩個蘋果哪個更好吃一樣。

但是我們不能用人均利潤去比較兩個不同型別的企業、不同主業的同一型別企業、甚至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就如同不應該去比較蘋果和桔子哪個更好吃、螞蟻和大象誰更靈活一樣。

一是無法進行比較,二是即便比較後有所謂的結果,只會產生誤導作用,失去了實際意義。


●本文編號576,以後想閱讀這篇文章直接輸入576即可

●輸入m獲取文章目錄

推薦↓↓↓

 

程式員頭條

程式員熱門新聞,每日 10:24 播報

更多推薦18個技術類微信公眾號

涵蓋:程式人生、演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駭客技術與網路安全、大資料技術、前端開發、Java、Python、Web開發、安卓開發、iOS開發、C/C++、.NET、Linux、資料庫、運維等。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