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2019年個人發展計劃,要做一個自媒體,經過1個半月的精心準備,自媒體計劃終於正式啟動了,而這背後涵蓋了大量的思考、策劃、設計、準備和技術性的工作,伴隨著自媒體的內容輸出,我也把建設的過程記錄下來…
萬事開頭難,今天先寫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打地基
導讀
一、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1、積累的分享
2、自媒體的進化
3、價值觀的輸出
4、一種商業樣式二、我要做怎樣的自媒體
1、價值觀的思考
2、我的參照模板三、我準備怎樣來做自媒體
1、承認缺陷,不碰影片與直播
2、全平臺主次分發策略
3、技術驅動的思路
4、佛系運營理念
一、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1、積累的分享
在過去10年工作、創業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案例與思考,我想把其中有價值的部分整理出來,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我的本職工作是軟體應用架構設計和編碼,在這個領域,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程式碼、資源、方案和思路,希望分享出來能幫助到廣大的程式員。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候都會有不一樣理解,把這些過程記錄下來,是值得而有趣的。歲月前頭轉身回看,這些積累的分享一定會有獨特的味道。
2、自媒體的進化
在過去我也一直有撰寫部落格的習慣,但為何還是給自己定位了一個全新開始的自媒體身份。因為在我的理解下,自媒體和博主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基礎軟硬體工具愈加發達,資訊通道足夠流暢、平臺賦能越來越充分的情況下,個體價值較強的人,很容易脫穎而出,輸出載體也不僅僅是傳統文字,還包括富媒體文字、靜態影片、動態直播等等,這些輸出的過程更是涵蓋策劃、編導、拍攝、剪輯等多種方式和技巧,又進一步提升了原始內容的質量。
部落格時代甚至紙媒時代,原創作者只需要關註內容質量,剩下的交給平臺,而自媒體不僅要做內容輸出,還要親自操刀內容的運營,而運營領域的複雜和多變,又是更大的挑戰,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成長,這也是我嚮往的事情。
自媒體也可以是體量巨大的價值體,甚至比肩企業物體,這顛覆了很多傳統的工作觀和社會秩序,伴隨著KOL概念的流行,某些自媒體更成為了驅動社會變革重要因素,這就是時代的力量,我也想迎合這樣的發展,深入其中探個究竟,趕一趕自媒體這班車的晚集。
3、價值觀的輸出
在我30歲的時候,對意識形態還有階級鬥陣的理解又達到了新的層次,眼看國外泛自由化泛濫,白左橫行,一地綠毛,國內又娛樂至死,人口停滯,社會問題頻發,民族即將陷入危機。甚至在技術領域也政治正確嚴重,看似各路技術開枝散葉大步向前,實則大量無知的自由小鬼大權在握攪的天翻地覆,這些其實就是長期價值輸出的結果。有時候你會發現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我也想去做一些改變,這種改變,必須要學會主動輸出價值,有時候這甚至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需要勇往直前。
在當下,自媒體無疑是最合適我去做價值傳遞的載體,日常分享經驗,積累粉絲。當你的價值體系能夠邏輯自洽,獲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的時候,那就會形成群播效應,步入快車道,價值傳遞進入良性迴圈。
4、一種商業樣式
自媒體也成為了一種新的商業樣式,內容輸出帶來流量,流量透過廣告聯盟和定向廣告獲得收益,價值輸出聚集粉絲,粉絲帶來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和拿稿費的紙媒作者不一樣,自媒體已經具備了超越部分傳統企業經營的商業能力。在具備內容輸出能力的情況下,如果做自媒體比做企業經營更掙錢,那這種高效的樣式何樂不為呢?
二、我要做怎樣的自媒體
1、價值觀的思考
在我日常的對其他自媒體的閱讀中,會看到眼花繚亂的技巧和方法,也能窺見混亂、投機甚至作惡。我想,我不是聖人,也希望借力打力,也想用資訊差換取資源,也會使用小技巧來吸引粉絲,但這其中的行為邊界如何設定,道德底線在哪裡,是需要慎重拿捏的,所以如果開始做自媒體,第一個要思考的就是價值觀問題。
我會有怎樣的價值觀呢,我總結有如下幾條:
-
堅持原創內容的用心輸出。不論是自有文字的撰寫,還是第三方資源的整理髮布,都堅持以原創心態用心製作,保證內容的高水準輸出,不隨意輸出,不爛輸出。
-
對版權的尊重和保護。考慮到我所擅長的搜尋領域能夠貢獻大量的冷門、獨家資源,那就就涉及到了版權問題。綜合權衡後,我還是決定去做這些資源的分享,但會做好正版購買提醒,也留好順暢的侵權刪除通道。
-
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邏輯自洽。很多自媒體會透過誇大甚至臆想的方式來編造內容,雖然短期內吸引眼球,但從長遠看,一定會邏輯無法自洽而降低品牌公信力,我想我不能這樣做,內容的戲劇極限是根據實際案例恰當改編。
-
多多參與社會話題的討論。很多自媒體會公開表達自己不參與政治討論的立場從而避雷,但我在理解的同時完全不認可這樣的做法,在我看來,別說政經不分家,即使是娛樂,也無法和社會現實完全脫離幹係,對事情思考的深度也取決於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我想我願意冒一定風險,聰明的在合理範圍內,也盡可能的多多思考社會問題併發表見解,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
想方設法賺錢自迴圈。在微博觀察眾多大V很久後,我有一個思考,自媒體的立場深度,取決於自己生活的富足程度,越是有額外收益自給自足,越是能公開的、站著的透過自媒體賺取收益,那就越能夠清晰無憂的表達立場和觀點。所以賺錢這一觀念,會融入我的整個自媒體建設過程,包括廣告、廣告聯盟、打賞、合作、電商等,都是會嘗試方向,至於賺錢的價值邊界,我覺得只要認為自己是站著的就行了。
2、我的參照模板
雖說我的偶像有限,但在自媒體領域,還真有一個特別佩服、特別喜歡的,微博名叫《股社群》,公眾號名叫《招財大牛貓》,證券行業的優秀自媒體,我以為,不論是在文字功底上,領域專業性上,還是在自媒體運營方法上,他都做的非常出色而又與眾不同,更難得的是三觀健康,在不胡編亂造的情況下每日一篇依然輸出質量極高。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一邊在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慷慨分享,一邊順帶著把錢給掙了(保守估計每日僅打賞數額在3-5萬)。
我的自我剖析和他很像,在我的業務領域,除了文字功底稍差一些(寫文章慢),深廣度儲備和輸出能力甚至更佳,我想他是我在自媒體上努力的方向,也希望能有所超越,做一個獨特的優秀自媒體。
三、我準備怎樣來做自媒體
終於到了關鍵環節,下麵我把最近1個多月來對於如何做的思考和已經開展的工作詳細介紹一下。
1、承認缺陷,不碰影片與直播
雖然現在短影片很火,抖音、B站等影片平臺機會很大,我也具備影片編輯能力,但我所輸出的內容,包括經驗案例分享、資源分享、技術分享等等,始終和影片不太靠邊,而唯一可能的技術教程的影片或直播輸出,也不是我感興趣的領域。所以這個熱點和紅利,就戰略性放棄了,只保持關註,不涉足其中。
2、全平臺主次分發策略
文字輸出的平臺很多,最重要的當然是微信公眾號,除此以外,其他流量平臺也不容小視,我比較自信自己的內容質量,所以定下了全平臺分發策略,公眾號首發外,其他平臺均同步釋出,從而爭取更多的流量匯入和發光機會。
目前選定的分發物件包括:
- 大平臺類:包括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知乎專欄、微博頭條、簡書。
- 技術平臺類:包括部落格園、CSDN、Github、SegmentFault、伯樂線上、開源中國、51CTO、雲棲論壇。
- 其他自媒體:尋找領域內適合投稿的優秀自媒體,主動投稿。
3、技術驅動的思路
我是做軟體架構的,這麼多年的各類業務設計中,也一直堅持技術驅動的理念,這次也不例外,自媒體也可以技術驅動,具體來說,我有這些準備:
- 微信公眾號技術化處理。其中包括:1)託管微信訂閱號,實現對自定義選單、往來訊息處理、關註取關使用者等全面託管處理,並基於託管實現定向回覆等高階功能。2)開發微信服務號,透過微信開放平臺,做一個與訂閱號相關聯的服務號的託管儲備,用於後續的高階會員管理、電商等功能拓展。這塊的託管已經做好了,部分功能介面如下:
- 使用Markdown格式的文字編輯。在跨平臺傳播上,MD無疑是非常優秀的,撰寫簡單,跨平臺性好,便於儲存,渲染時也能透過CSS二次定義樣式。同時經過觀察,雖然大部分平臺支援MD格式,少部分還停留在傳統的HTML編輯器,經過多方選型測試後,又引入了有道雲筆記的桌面書寫工具,具體策略為
1)在有道雲中透過MD格式進行文章的本地撰寫。
2)在支援MD格式的第三方平臺複製MD程式碼直接釋出。
3)在不支援MD格式的第三方平臺複製有道雲預覽頁面H5貼上釋出。
- 建設自己的圖床。圖片是文章釋出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第三方平臺會限制使用自有圖床,而也有平臺支援第三方圖床,考慮到平臺會進行圖片審查,有失效風險,所以本地版本的文章內容,決定自建圖床,我的建設策略為,阿裡雲OSS儲存+阿裡雲CDN訪問+本地小工具上傳,阿裡雲的兩個雲產品的配合策略,可以到我的部落格園找一下歷史文章,有過詳細介紹,而本地小工具也很簡單那,上傳+生成MD格式地址,如下圖:
-
做好釋出登記。平臺多了以後,哪個釋出了哪個還沒釋出,一定要做好準確記錄,後期計劃納入系統中進行精細化管理,當前使用Excel表格臨時代替。
-
技術性漲粉。考慮到訂閱號已經託管,而我在資源蒐集上又有獨到的資訊源和搜尋能力,所以從技術上設計了一個漲粉的閉環邏輯,具體策略如下:
1)在管理後臺做一個完整的資源資訊管理。
2)每次在管理後臺新建資源後,將實際的資源檔案打包上傳百度雲、騰訊雲等雲服務平臺,獲得分享的下載地址更新到資源資訊中,併在管理後臺下載分享圖片。
3)新建一個文章,用於詳細的介紹這個資源內容,加入資源分享圖片,釋出到微信訂閱號,並將文章詳細介紹地址更新到資源資訊中。
4)在其他平臺釋出資源文章或者資源下載資訊。
5)需要資源的使用者看到分享圖片的文字描述後,關註訂閱號,回覆通關密碼,獲得最終下載地址。
到這裡為止,完整的獲粉邏輯就結束了,管理邏輯較為複雜,但對使用者來說,是平穩順暢的。
4、佛系運營理念
內容輸出後,就需要進行運營,我的運營思路相對簡單,初期只有兩點,簡稱佛系運營。
-
堅持內容質量驅動。我始終相信自媒體只要內容好,質量高,就不缺聽眾和傳播,機會和成長會主動找上門來,除了適度的使用一些圖文技巧、標題文字技巧外,所以我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核心內容構建上,剩下的擴散機會就隨遇而安了。
-
適當的分發和投稿。當然了,我也會做一些適度的分發,主要包括在朋友圈、自己熟悉的微信群裡傳播,以及向領域內合適的其他媒體、自媒體投稿。
好了,所有基礎準備工作就是以上這些啦,做自媒體,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