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機場的書店裡,對金錢的饑渴、歷史的八卦、情感的糾葛、親子的期望,這一切都湧動在寥寥幾排書架上。
那裡,隱藏著當下中國人的野心和慾望。
本文授權轉載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01 最殘酷的決戰之地
在火車站、機場的書店裡,賣得最好的書是“成功學”。
馬雲、騰訊、萬達、任正非、華為、人性的弱點、情商財商逆商麥肯錫、灰犀牛黑天鵝……幾乎在所有的車站機場書店裡,它們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它們賣得最好,利潤最高。
中國每年推向市場的新書超過20萬種,動銷品種接近200萬種。即使是營業面積超過1萬平米的超級書店,也無法做到上架全部新書。事實上,有大量的新書一個月都賣不掉一本,出版之後直接就進了廢紙回收站。
對車站機場書店來說,在小小的幾十個平方,甚至幾個平方的空間裡,陳列一般只有一兩百種,賣什麼,不賣什麼,決定性的因素就是:誰賺錢賣什麼,誰賣得最快賣什麼。
有一些車站機場書店的門口,還會架上一個大電視,一些名頭可疑的“大師”,口若懸河地大談特談國學、成功之道、企業管理。出鏡頻率居高不下的是來自臺灣的幾個:曾仕強、陳安之、餘世維,以及內地的馬雲、王健林。
有人精闢地總結過:
機場書店的五大類商品是,垃圾雞湯心理學書籍,無用理論成功學教程,乏味扯淡懸疑類小說,放下減法老和尚語錄,不鹹不淡大人物傳記。
誠然!
當然,這些年來,繪本、兒童讀物、早教書籍也成了車站機場的最愛。“三代不讀書,不如養頭豬”,中國人雖常被譏諷不愛讀書,但在投資下一代,為孩子讀書這件事上,卻往往一擲千金,眼睛都不眨一下。
車站、機場書店,這裡是最殘酷的決戰之地,唯以銷量、利潤論英雄。
02 兩本“奇跡”之書
當然,車站機場書店裡也有好書。
國外的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海明威《老人與海》、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是最常見的。中國的呢?餘華、餘秋雨、王小波、莫言、陳忠實當仁不讓。
有意思的是,雖然莫言貴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他的書賣得並不是特別好。除了2012年收穫諾貝爾文學獎時,短暫地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此後沒過多久就被成功學、“二餘”等人的書擠下來了。
國外的諾貝爾獎得主,大部分在車站機場書店裡,也都是一陣風。風來了,大家一窩蜂去買幾本,風走了,也就淪為小眾之間的品味象徵了。
在寫作本文時,我回頭看了一下書架,發現有5本《活著》、6本《許三觀賣血記》、2本《文化苦旅》擺在書架上。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是我在火車站、機場書店裡買的。
候車時間太長,飛機晚點太久,就習慣去書店轉轉,買上一本重讀一遍。日積月累,就多了。十幾萬字的篇幅,打發兩三個小時的旅程,剛剛好。
稍作留心即可發現,在幾乎所有的火車站、機場的書店裡,都會有“二餘”的書在賣。他們不是最熱門的名字,但卻是最長銷的保證。
《活著》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3分,有超過75%的讀者打了五星。許多人讀完,都有這樣的感覺:像被一根長長的悶槌,重重地擊打在胸口,痛到無法喘息。雖然餘秋雨這些年有些“聲名狼藉”,《文化苦旅》也被很多人諷為“矯情”,但它陳述句的修辭、排比,當年也是震撼了不少人,現在依然在打動來者。
▲《活著》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3分
事實上,這兩本書在銷量上都堪稱“奇跡”。餘華的《活著》是一本創造了銷售奇跡的純文學作品。自2008年起,餘華的《活著》十年裡賣了近600萬冊。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正版銷售也達千萬冊。
以“二餘”現在的勢頭看,接下來的十年,再賣幾百萬冊,也不是多大的難事。毫不誇張地說,這兩本書的利潤,完全可以養活一個出版社。
這些好書,歷經時間洗禮,至今長銷不衰,就像電影一樣實現了口碑票房雙豐收。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也比那些隔三差五就更換人物、主題的成功學,更能揭示出當下中國人對民族歷史、思想之美的好奇與追尋。
03 要有錢,先讀書?
小小一家書店,其實有大大的生意。
目前,在車站機場開疆拓土的書店,名氣較大的有旅友書屋、中信書店、匯智光華等等。
南京南站一年的旅客傳送量超過4400萬人次,高峰期一天傳送近20萬人。2018年,深圳寶安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逼近5000萬人次。在這個巨大的流量之下,開設在南京南站、寶安機場的書店,日子比許多同行要好過得多。
高鐵站、機場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人流量大,而且空間封閉,逗留時間長,消費能力強,在或長或短的旅途中,人們情緒不安,總想找點事情打發時間,讀書就是一種消遣。
觀察西方世界,火車、飛機的普及,都曾帶來過一股閱讀浪潮。在火車上看報紙,在飛機上看書,都是很常見的事。但現在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娛樂選擇增多,閱讀看起來不是那麼受歡迎了。
這些年,媒體最愛吐槽的是,中國人不喜歡讀書,尤其是和日本俄羅斯英國這些老牌讀書大國相比,國人的閱讀量低得可憐。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中國這幾年成年國民閱讀率一直在增長。據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12本,有超過一成的成年國民一年要讀10本以上的紙質書。而且最重要的是,未成年人閱讀量總體在上升。年輕人愛讀書,國家才有未來。
而且,許多資料顯示,中國人也越來越愛買書了。據阿裡巴巴釋出的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圖書消費人口同比增長 19%,一年增長閱讀人口近 3000 萬。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從閱讀人口上看,經濟越發達的地方,讀書的人越多。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杭州、蘇州、武漢、南京是城市閱讀人口排行十強。從省份而言,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則是“閱讀”四強。
換一句話也許可以這樣說:要有錢,先讀書。
04 野心和慾望,就藏在那裡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唯有成功學賣得最好?
最直接的解釋是:在中國,乘坐飛機的人,大多是中青年,正值年富力強之際,是家庭社會中堅。職業則集中在中高層管理人員、白領。這一群人,經濟實力、文化水平都相對較高,對“成功”的渴望也更強烈。
至於高鐵,雖然在中國,出行選擇高鐵動車已經成為首選,但普通火車並沒有消失。如果觀察一下高鐵與普通火車乘客的穿著打扮談吐,對兩者的區別也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根本的解釋,也許是:40年的改革開放,物質成功前所未有,中國人對財富的渴望與焦慮也如影隨形。成功學提供了一條路,彷彿你只要按著老師們傳授的心法,就可以一步步走向羅馬,實現財富自由。
一個人的品味,可以看他讀什麼書。一個社會的精神現狀,也可以從什麼書賣得最好看出來。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車站機場書店裡的成功學,藏著中國人對金錢財富的渴望;那些“秘聞”“休閑”裡則藏著對情感生活的八卦;而像“二餘”《活著》《文化苦旅》這樣的書,卻意味著中國人對自己民族歷史的好奇與追尋。
當下中國人的野心和慾望,從哪裡可以觀察?當你將目光註視到高鐵站、機場裡的書店時,也許就會找到答案。
本文授權轉載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是由海內外資深媒體人和財經從業者共同打造的財經自媒體。局長專註原創,正說時勢,解碼財經,洞悉全域性,為你提供最新鮮的資訊解讀和最權威的投資建議。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