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後臺不少讀者的留言,明顯比較浮躁,總想著追風口,追紅利,有這樣的敏感意識是好的,但是得提醒下,年輕人,別心裡只有風口,前兩天,曹大寫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可以剛好指引一些年輕人的方向,給大家一劑定心丸,這裡推薦大家好好閱讀,覺得寫得好,也可以從底部的小尾巴關註曹大。
這些年,經常會有新的風口出現,一些新經濟的鼓吹者,投資者,也經常在喊,你已經錯過了什麼什麼,不要再錯過什麼什麼。
很多人也為此焦慮,一定要上車,一定要追上什麼什麼的步伐。
我之前在知識星球講過一個案例,我說我有個師兄,十幾年前,作為先富起來的一小撮人,曾經有投資騰訊的機會,那時候正是騰訊最窘迫,最焦頭爛額的時候,有人推薦給師兄看了一下這個專案,但師兄看走了眼,就錯過了。時過境遷,師兄天使投資的一個專案也上市了,現在身價也有幾個億了,那麼,請問,他還會後悔錯過投資騰訊的機會麼,他還會焦慮自己如何挖掘下一個騰訊麼?才沒有,美美的享受生活,各處浪著呢。提起往事,不過是人生花絮而已,無須介懷。
很多巨頭都錯過過一些好的專案,一些優質的投資機會,但這重要麼?核心業務只要繼續發展,就不重要。有人說不對啊,雅虎錯過了谷歌啊,可雅虎還抓住了阿裡呢。你會發現,雅虎投資成敗,跟雅虎自身死活有關係麼?再說阿裡的財務回報還不夠雅虎的董事會們爽的麼?
那麼,今天要強調的是,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輩子,能抓住一個機會就夠逆襲了,特別優秀的人可能可以抓到兩個,甚至三個。但並不是每個風口都需要跟的,並不是每個機會都要去抓的,而且,並不是每個被鼓吹的機會都是機會的。
我在新加坡認識一個早期國內的投資人,也是從天使輪投出過上市公司的那種,我跟這位前輩也經常一起喝喝酒,扯扯淡。去年很多圈裡大佬勸他投區塊鏈,說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他就說了,他確實錯過了無數機會,但重要麼?他抓住的機會已經足夠財務自由了,做自己懂的事情,已經很賺了,不懂的事情,就不碰了。而且,這位前輩活得特別通透,提及國內的某些知名大佬,他也說,賺的錢還不夠多麼,至於還要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麼。結果去年一年過去,勸這位前輩的圈內大佬一個個焦頭爛額,又虧錢又丟臉,而這位前輩雲淡風輕,自己只在自己懂的領域略作投資,更多的是全球旅遊度假,全年下來依然獲利不菲。
最近這兩年,我朋友圈裡有一些熟人,乃至於老朋友接連遇到了麻煩,有的據說已經被抓了,有的在國外不敢回國,有的雖然沒事但無法出境。回溯到某個時間點看,也許他們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成功者,抓住了非常不錯的機會,但用力過猛,不知進退,以及缺乏對規則的敬畏,短暫的成就背後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就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我老婆總批評我膽子小,很多生意不敢碰,很多事情不敢做,最近的這麼多案例出來,我在家說話底氣足了,賺錢再多,能抵得過自由麼,出得了境,回的了國,白天不怕被維權的人堵在辦公室裡,晚上睡覺踏實不做噩夢。我賺的錢比不了那些大佬和土豪,但是養家供房給女兒交學費給兒子買奶粉總夠了吧。你說人賺錢圖什麼,紅衣教主的大實話是不是又刷屏了,過不好生活,要那麼多錢幹嘛。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不對啊,你以前文章不是這麼說的,你總讓我們多點視野,多跨界,多發現新的機會,怎麼今天話風變了。
我覺得這事不矛盾,視野提升,跨界思維,首先,對你當前的工作是有幫助的,比如以前我說過,懂運營,懂產品的程式員,肯定老闆喜歡,上升空間大對不對。視野格局會帶來新的機會,儲備一些技能應對未來挑戰,這是值得鼓勵的,但真正面臨職業或者說事業選擇的時候,不是說不能去追熱點,但不要一昧的追新,追熱點,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發揮優勢的領域。跨界帶來無數可能,但你沒有精力去嘗試無數可能,如何選擇,要仔細斟酌。
做螺絲釘不好,天天沉浸於已有的經驗中,不抬頭看天,不提升視野,一旦市場發生變化,歲數再大一點,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但不顧自身情況,頻繁的追逐熱點,頻繁的嘗試新領域,飄在天上落不了地,也是不行的,機會不是你肯多嘗試就可以的,還是要紮下來多花心思打磨技能的。
我以前發現機會的能力很強,真的很強,我給很多人的方向建議都是很準的,我自己也試圖去抓,但是抓不住,反思一下,就是沒沉下來,為什麼身邊很多人聽了我的建議發了財,而不是我自己,人家找一個點,扎進去了,我呢,興奮的找到了下一個點。
看到了商機,為什麼賺不到錢?這篇舊文,說的就是這回事。
最近這幾年,我就做對了一件事情,從開公眾號開始,堅持輸出,堅持分享,寫的多了,效果就出來了,以前雖然也寫,但斷斷續續的,沒有現在這樣堅持。然後延展到知識星球,以及利用一些影響力優勢種下了善因,最近也開始收穫善果,越來越覺得這事挺有意義的。現在做自媒體成為我主要工作了,扎進去了,收穫也就來了,複利也就來了。
那你說抖音有紅利對不對,頭條有紅利對不對,我會去追麼,沒必要的,至少目前,沒必要的,畢竟,我自身優勢不適合那些平臺,對不對。
我開知識星球也是很謹慎的,當時開的時候特別強調,是給我的讀者一個互動的平臺,什麼意思,我無法保障同時在公眾號和知識星球做價值輸出,就這樣,其實知識星球的維護也是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星球的使用者能看到對不對。此外很多知識付費平臺之前有邀請我開系列網課,都不敢,持續輸出太難了,又不想降低質量壞了口碑對不對。
為什麼說這些,想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深紮下去,需要堅持,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學習的過程,每次回國幾個城市巡遊我都說是充電,如果不拜訪各路創業英豪,哪有那麼多的素材可以寫,很多高價值資訊都是面基聊出來的,網上誰會跟你說。
但有些年輕人呢,覺得知識付費是個風口,用 SEO 的方式做知識星球,先註冊幾個熱門關鍵詞的星球,然後到處薅流量。公眾號開一個,抖音開一個,這個平臺開一個號,那個平臺開一個號,確實很勤快,頻繁更新,頻繁追熱點,而且還知道不同平臺輸出不同內容,試圖討好不同渠道的使用者,然後鬱悶,我把那些流量的招數都用了,為什麼總是不見起色呢?
很多人總是認為,你看誰誰誰的爆發,是用了多麼厲害的流量招數。確實有這樣的案例,一個流量招數帶來了一個爆款,但如果你時間線拉長一點,能夠維持較高流量的產品和自媒體,一定有深厚的內功支撐,而不是一兩個流量招數,是的,包括 mimeng 團隊在內。
如果覺得自媒體不錯,能不能深紮下來,看看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把一件事做好,把一個平臺做好,做到足夠的影響力和口碑,然後逐漸的根據品味相似度,選擇性的延展到其他平臺上,一點點擴大口碑和影響力。你說你不知道自己優勢在那裡,到處試一下,也不是不行,當年伊光旭也是各種試探了一陣子,但要快速驗證,然後找到具體領域扎入進去,不能把各種試探當作長期工作,你又不是黃藥師,不可能全知全能的。
做事情,懂些套路,當然是好事,但你骨子裡要真誠,套路可以讓你快速增長,但沒有骨子裡的真誠,套路帶來的快速增長只會快速讓你的信用耗盡,不要總是為一時的成績欣欣然,要看長遠一點。
不好意思,後面似乎有點偏題了,但我希望讀者明白,抓住屬於你的機會,不僅僅需要眼光,更需要堅持學習和深入執行。古人雲,博二兔而不得一兔,不要總是三心二意,總是沉迷於套路中,更不要總是追逐熱點,總是好高騖遠。
當然,提升視野和跨界技能也是重要的,視野,跨界技能可以讓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擁有更多溝通和認知優勢,但你還是要明白什麼才是你最值得投入的領域和機會。
最後,舊文一篇,去年中的文章,現在讀起來,說真的,已經可以加很多新的案例。那些錶面光鮮的成功人士背後
很多成功人士,就是為了不錯過所謂新的機會,原本已經穩穩的上岸,結果成功下水,甚至陷入破產,無法出境,無法乘坐飛機,無法去高檔消費場所,不開玩笑,我知道真實案例。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