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Java3y(ID:java3y)
ZooKeeper相信大家已經聽過這個詞了,不知道大家對他瞭解多少呢?我第一次聽到ZooKeeper的時候是在學Eureka的時候,同樣ZooKeeper也可以作為註冊中心。
後面聽到ZooKeeper的時候,是因為ZooKeeper可以作為分散式鎖的一種實現。
直至在瞭解Kafka的時候,發現Kafka也需要依賴ZooKeeper。Kafka使用ZooKeeper管理自己的元資料配置。
這篇文章來寫寫我學習ZooKeeper的筆記,如果有錯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指出。
一、什麼是ZooKeeper
從上面我們也可以發現,好像哪都有ZooKeeper的身影,那什麼是ZooKeeper呢?我們先去官網看看介紹:
官網還有另一段話:
ZooKeeper: A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Service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相比於官網的介紹,我其實更喜歡Wiki中對ZooKeeper的介紹:
(留下不懂英語的淚水)
我簡單概括一下:
- ZooKeeper主要服務於分散式系統,可以用ZooKeeper來做:統一配置管理、統一命名服務、分散式鎖、叢集管理。
- 使用分散式系統就無法避免對節點管理的問題(需要實時感知節點的狀態、對節點進行統一管理等等),而由於這些問題處理起來可能相對麻煩和提高了系統的複雜性,ZooKeeper作為一個能夠通用解決這些問題的中介軟體就應運而生了。
二、為什麼ZooKeeper能幹這麼多?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可以用ZooKeeper來做:統一配置管理、統一命名服務、分散式鎖、叢集管理。
- 這裡我們先不管
統一配置管理、統一命名服務、分散式鎖、叢集管理
每個具體的含義(後面會講)
那為什麼ZooKeeper可以乾那麼多事?來看看ZooKeeper究竟是何方神物,在Wiki中其實也有提到:
ZooKeeper nodes store their data in a hierarchical name space, much like a file system or a tree data structure
ZooKeeper的資料結構,跟Unix檔案系統非常類似,可以看做是一顆樹,每個節點叫做ZNode。每一個節點可以透過路徑來標識,結構圖如下:
那ZooKeeper這顆”樹”有什麼特點呢??ZooKeeper的節點我們稱之為Znode,Znode分為兩種型別:
- 短暫/臨時(Ephemeral):當客戶端和服務端斷開連線後,所建立的Znode(節點)會自動刪除
- 持久(Persistent):當客戶端和服務端斷開連線後,所建立的Znode(節點)不會刪除
ZooKeeper和Redis一樣,也是C/S結構(分成客戶端和服務端)
2.1 監聽器
在上面我們已經簡單知道了ZooKeeper的資料結構了,ZooKeeper還配合了監聽器才能夠做那麼多事的。
常見的監聽場景有以下兩項:
- 監聽Znode節點的資料變化
- 監聽子節點的增減變化
沒錯,透過監聽+Znode節點(持久/短暫[臨時]),ZooKeeper就可以玩出這麼多花樣了。
三、ZooKeeper是怎麼做到的?
下麵我們來看看用ZooKeeper怎麼來做:統一配置管理、統一命名服務、分散式鎖、叢集管理。
3.1 統一配置管理
比如我們現在有三個系統A、B、C,他們有三份配置,分別是ASystem.yml、BSystem.yml、CSystem.yml
,然後,這三份配置又非常類似,很多的配置項幾乎都一樣。
- 此時,如果我們要改變其中一份配置項的資訊,很可能其他兩份都要改。並且,改變了配置項的資訊很可能就要重啟系統
於是,我們希望把ASystem.yml、BSystem.yml、CSystem.yml
相同的配置項抽取出來成一份公用的配置common.yml
,並且即便common.yml
改了,也不需要系統A、B、C重啟。
做法:我們可以將common.yml
這份配置放在ZooKeeper的Znode節點中,系統A、B、C監聽著這個Znode節點有無變更,如果變更了,及時響應。
參考資料:
- 基於zookeeper實現統一配置管理
- https://blog.csdn.net/u011320740/article/details/78742625
3.2 統一命名服務
統一命名服務的理解其實跟域名一樣,是我們為這某一部分的資源給它取一個名字,別人透過這個名字就可以拿到對應的資源。
比如說,現在我有一個域名www.java3y.com
,但我這個域名下有多臺機器:
- 192.168.1.1
- 192.168.1.2
- 192.168.1.3
- 192.168.1.4
別人訪問www.java3y.com
即可訪問到我的機器,而不是透過IP去訪問。
3.3 分散式鎖
鎖的概念在這我就不說了,如果對鎖概念還不太瞭解的同學,可參考下麵的文章
我們可以使用ZooKeeper來實現分散式鎖,那是怎麼做的呢??下麵來看看:
系統A、B、C都去訪問/locks
節點
訪問的時候會建立帶順序號的臨時/短暫(EPHEMERAL_SEQUENTIAL
)節點,比如,系統A建立了id_000000
節點,系統B建立了id_000002
節點,系統C建立了id_000001
節點。
接著,拿到/locks
節點下的所有子節點(id_000000,id_000001,id_000002),判斷自己建立的是不是最小的那個節點
- 如果是,則拿到鎖。
- 釋放鎖:執行完操作後,把建立的節點給刪掉
- 如果不是,則監聽比自己要小1的節點變化
舉個例子:
-
系統A拿到
/locks
節點下的所有子節點,經過比較,發現自己(id_000000
),是所有子節點最小的。所以得到鎖 -
系統B拿到
/locks
節點下的所有子節點,經過比較,發現自己(id_000002
),不是所有子節點最小的。所以監聽比自己小1的節點id_000001
的狀態 -
系統C拿到
/locks
節點下的所有子節點,經過比較,發現自己(id_000001
),不是所有子節點最小的。所以監聽比自己小1的節點id_000000
的狀態 -
……
-
等到系統A執行完操作以後,將自己建立的節點刪除(
id_000000
)。透過監聽,系統C發現id_000000
節點已經刪除了,發現自己已經是最小的節點了,於是順利拿到鎖 -
….系統B如上
3.4叢集狀態
經過上面幾個例子,我相信大家也很容易想到ZooKeeper是怎麼”感知“節點的動態新增或者刪除的了。
還是以我們三個系統A、B、C為例,在ZooKeeper中建立臨時節點即可:
只要系統A掛了,那/groupMember/A
這個節點就會刪除,透過監聽groupMember
下的子節點,系統B和C就能夠感知到系統A已經掛了。(新增也是同理)
除了能夠感知節點的上下線變化,ZooKeeper還可以實現動態選舉Master的功能。(如果叢集是主從架構樣式下)
原理也很簡單,如果想要實現動態選舉Master的功能,Znode節點的型別是帶順序號的臨時節點(EPHEMERAL_SEQUENTIAL
)就好了。
- Zookeeper會每次選舉最小編號的作為Master,如果Master掛了,自然對應的Znode節點就會刪除。然後讓新的最小編號作為Master,這樣就可以實現動態選舉的功能了。
最後
這篇文章主要講解了ZooKeeper的入門相關的知識,ZooKeeper透過Znode的節點型別+監聽機制就實現那麼多好用的功能了!
當然了,ZooKeeper要考慮的事沒那麼簡單的,後面有機會深入的話,我還會繼續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 分散式服務框架 Zookeeper
- 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opensource/os-cn-zookeeper/index.html
- ZooKeeper初識整理(老酒裝新瓶)
- https://lxkaka.wang/2017/12/21/zookeeper/
- ZooKeeper
- https://www.cnblogs.com/sunshine-long/p/9057191.html
- ZooKeeper 的應用場景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669985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