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棧多樣化,PHP、Java、Go、Python 都有使用,但只有 PHP 建立了相對統一的部署流程
-
業務迭代速度快,人員擴張速度快,再加上微服務化改造,專案數量激增,基於虛擬機器的運維壓力很大
-
測試環境沒有統一管理,業務開發人員自行零散維護
-
在 CI/CD 層面,先定義出標準流程,但是並不涉及細節的規範化,便於使用者學習,快速將現有流程套進去
-
同時支援 image 和 tar 包兩種產出,為雲上部署和虛擬機器部署做好構建路徑的相容,在將來遷移時這部分可以做到幾乎無縫
-
先支援測試環境的部署,在驗證平臺穩定性的同時,不斷收集使用者需求進行快速迭代
-
基於 BGP 協議,轉發平面依靠主機路由表,不涉及任何封包解包操作,效能非常接近原生網絡卡,並且方便抓包除錯
-
元件結構簡單,對 Kubernetes 支援很好
-
可以和 IDC 路由器透過 BGP 協議打通,直接對外廣播容器 IP,讓叢集內外可以透過 IP 直連
-
有 ACL 能力,類似 AWS 的 Security Group
-
節點間網路最好是二層可達,否則只能使用 IP-in-IP 這種隧道技術,那就失去大半意義了
-
因為是基於三層轉發的,無法做到二層隔離,安全訴求高的場景不適用
-
嚴重依賴 iptables,海量併發情況下 netfilter 本身可能成為瓶頸
-
能直觀看到當前專案的執行狀態,部署狀態
-
專案有許可權控制
-
釋出系統支援預釋出和灰度部署
-
日誌收集和監控報警能力
-
配置管理能力
-
定時任務支援
-
支援多叢集部署之後如何做到跨叢集排程
-
如何方便的能讓使用者快速拉起一套測試環境,乃至於構建自己的內部應用市場
-
監控系統能不能進一步抽象,直接透過 UI 的方式配置監控模板,能不能自動建議使用者合理的監控閾值
-
給出各個業務的資源利用率和賬單
-
能不能做到不超售但是還能達成合理的資源利用率
-
離線計算能不能在低峰期復用線上叢集資源,但是不能影響業務
-
ServiceMesh 的進一步研究推廣
-
有狀態服務的支援等等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