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的Callback機制深入人心。而ECMAScript的世界同樣充斥的各種非同步操作(非同步IO、setTimeout等)。非同步和Callback的搭載很容易就衍生”回呼金字塔”。——由此產生Deferred/Promise。
Deferred起源於Python,後來被CommonJS挖掘併發揚光大,得到了大名鼎鼎的Promise,並且已經納入ECMAScript 6(JavaScript下一版本)。
Promise/Deferred是當今最著名的非同步模型,不僅強壯了JavaScript Event Loop(事件輪詢)機制下非同步程式碼的模型,同時增強了非同步程式碼的可靠性。—— 匠者為之,以惠匠者。
本文內容如下:
- Promise應對的問題
- Promise的解決
- ECMAScript 6 Promise
- 參考和取用
Promise應對的問題
JavaScript充斥著Callback,例如下麵的程式碼:
(function (num) {//從外面接收一個引數
var writeName = function (callback) {
if (num === 1)
callback();
}
writeName(function () {//callback
console.log(“i’m linkFly”);
});
})(1);
把一個函式透過引數傳遞,那麼這個函式叫做Callback(回呼函式)。
JavaScript也充斥著非同步操作——例如ajax。下麵的程式碼就是一段非同步操作:
var name;
setTimeout(function () {
name = ‘linkFly’;
}, 1000);//1s後執行
console.log(name);//輸出undefined
這段程式碼的執行邏輯是這樣的:
我們的總是遇見這樣的情況:一段程式碼非同步執行,後續的程式碼卻需要等待非同步程式碼的,如果在非同步程式碼之前執行,就會如上面的console.log(name)一樣,輸出undefined,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類似的情況總是發生在我們經常要使用的ajax上:
$.ajax({
url: ‘http://www.cnblogs.com/silin6/map’,
success: function (key) {
//我們必須要等待這個ajax載入完成才能發起第二個ajax
$.ajax({
url: ‘http://www.cnblogs.com/silin6/source/’ + key,
success: 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i’m linkFly”);//後輸出
}
});
}
});
console.log(‘ok’);//ok會在ajax之前執行
非同步操作有點類似這一段程式碼被掛起,先執行後續的程式碼,直到非同步得到響應(例如setTimeout要求的1s之後執行,ajax的伺服器響應),這一段非同步的程式碼才會執行。關於這一段非同步程式碼的執行流程,請參閱JavaScript大名鼎鼎的:Event Loop(事件輪詢)。
Promise的解決
Promise優雅的修正了非同步程式碼,我們使用Promise重寫我們setTimeout的示例:
var name,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setTimeout(function () {//非同步回呼
resolve();
}, 1000);//1s後執行
});
p.then(function () {
name = ‘linkFly’;
console.log(name);//linkFly
}).then(function () {
name = ‘cnBlog’;
console.log(name);
});
//這段程式碼1s後會輸出linkFly,cbBlog
我們先不要太過在意Promise物件的API,後續會講解,我們只需要知道這段程式碼完成了和之前同樣的工作。我們的console.log(name)正確的輸出了linkFly,並且我們還神奇的輸出了cnBlog。
或許你覺得這段程式碼實在繁瑣,還不如setTimeout來的痛快,那麼我們再來改寫上面的ajax:
var ajax = function (url) {
//我們改寫ajax,讓它以Promise的方式工作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ajax({
url: url,
success: function (data) {
resolve(data);
}
});
});
};
ajax(‘http://www.cnblogs.com/silin6/map’)
.then(function (key) {
//我們得到key,發起第二條請求
return ajax(‘http://www.cnblogs.com/silin6/source/’ + key);
})
.then(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data);//這時候我們會接收到第二次ajax傳回的資料
});
或許它晦澀難懂,那麼我們嘗試用setTimeout來模擬這次的ajax,這個例子演示了Promise資料的傳遞,一如ajax:
var name,
ajax = function (data)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setTimeout(function () {//我們使用setTimeout模擬ajax
resolve(data);
}, 1000);//1s後執行
});
};
ajax(‘linkFly’).then(function (name) {
return ajax(“i’m ” + name);//模擬第二次ajax
}).then(function (value) {
//2s後,輸出i’m linkFly
console.log(value);
});
上面的程式碼,從程式碼語意上達到了下麵的流程:
我們僅觀察程式碼就知道現在的它變得非常優雅,兩次非同步的程式碼被完美的抹平。但我們應該時刻謹記,Promise改變的是你非同步的程式碼和程式設計思想,而並沒有改變非同步程式碼的執行——它是一種由卓越的程式設計思想所衍生的物件。
下麵一張圖演示了普通非同步回呼和Promise非同步的區別,Promise實現的非同步從程式碼執行上來說並無太大區別,但從程式設計思想上來說差異巨大。
ECMAScript 6 Promise
Promise物件代表了未來某個將要發生的事件(通常是一個非同步操作),抹平了非同步程式碼的金字塔,它從模型上解決了非同步程式碼產生的”回呼金字塔”。
Promise是ECMAScript 6規範內定義的,所以請使用現代瀏覽器測試,它的相容性可以在這裡檢視。
Promise.constructor
Promise是一個物件,它的建構式接收一個回呼函式,這個回呼函式引數有兩個函式:分別在成功狀態下執行和失敗狀態下執行,Promise有三個狀態,分別為:等待態(Pending)、執行態(Fulfilled)和拒絕態(Rejected)。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reject) {
console.log(arguments);
//resolve表示成功狀態下執行
//reject表示失敗狀態下執行
});
傳遞的這個回呼函式,等同被Promise重新封裝,並傳遞了兩個引數回呼,這兩個引數用於驅動Promise資料的傳遞。resolve和reject本身承載著觸發器的使命:
- 預設的Promise物件是等待態(Pending)。
- 呼叫resolve()表示這個Promise進入執行態(Fulfilled)
- 呼叫reject()表示這個promise()進入拒絕態(Rejected)
- Promise物件可以從等待狀態下進入到執行態和拒絕態,並且無法回退。
- 而執行態和拒絕態不允許互相轉換(例如執行態轉換到拒絕態)。
Promise.prototype.then
生成的promise實體(如上面的變數p)擁有方法then(),then()方法是Promise物件的核心,它傳回一個新的Promise物件,因此可以像jQuery一樣鏈式操作,非常優雅。
Promise是雙鏈的,所以then()方法接受兩個引數,分別表示:
- 執行態(Fulfilled)下執行的回呼函式
- 拒絕態(Rejected)下執行的回呼函式。
p.then(function () {
//我們傳回一個promise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setTimeout(function () {
resolve(‘resolve’);
}, 1000);//非同步1s
});
}, function () {
console.log(‘rejected’);
}) //鏈式回呼
.then(function (state) {
console.log(state);//如果為執行態,輸出resolve
}, 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data);//如果為拒絕態,輸出undefined
});;
then()方法的傳回值由它相應狀態下執行的函式決定:這個函式傳回undefined,則then()方法構建一個預設的Promise物件,並且這個物件擁有then()方法所屬的Promise物件的狀態。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resolve();//直接標誌執行態
}), temp;
temp = p.then(function () {
//傳入執行態函式,不傳回值
});
temp.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fulfilled’);//擁有p的狀態
});
console.log(temp === p);//預設構建的promise,但已經和p不是同一個物件,輸出false
如果對應狀態所執行的函式傳回一個全新的Promise物件,則會改寫掉當前Promise,程式碼如下:
var p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resolve();//直接標誌執行態
}), temp;
temp = p.then(function () {
//傳回新的promise物件,和p的狀態無關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reject();//標誌拒絕態
});
});
temp.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fulfilled’);
}, function () {
console.log(‘rejected’);//輸出
});
即then()方法傳遞的進入的回呼函式,如果傳回promise物件,則then()方法傳回這個promise物件,否則將預設構建一個新的promise物件,並繼承呼叫then()方法的promise的狀態。
我們應該清楚Promise的使命,抹平了非同步程式碼的回呼金字塔,我們會有很多依賴上一層非同步的程式碼:
var url = ‘http://www.cnblogs.com/silin6/’;
ajax(url, function (data) {
ajax(url + data, function (data2) {
ajax(url + data2, function (data3) {
ajax(url + data3, function () {
//回呼金字塔
});
});
});
});
使用Promise則抹平了程式碼:
promise.then(function (data) {
return ajax(url + data);
}).then(function (data2) {
return ajax(url + data2);
}).then(function (data3) {
return ajax(url + data3);
}).then(function (data) {
//扁平化程式碼
});
Promise還有更多更強大的API。但本文的目的旨在讓大家感受到Promise的魅力,而並非講解Promise物件自身的API,關於Promise其他輔助實現API請查閱本文最下方的取用章節,Promise其他API如下:
Promise.prototype.catch():用於指定發生錯誤時的回呼函式(捕獲異常),並具有冒泡性質。
Promise.all(),Promise.race():Promise.all方法用於將多個Promise實體,包裝成一個新的Promise實體。
Promise.resolve(),Promise.reject():將現有物件轉為Promise物件。
希望大家一點點的接受Promise,所以沒有講太多,我們對於Promise的理解不應該僅僅是一個非同步模型,我們更關註應該是Promise/Deferred的程式設計思想,所以後續幾篇會逐漸深入講解Promise的前生今世。
參考和取用
- ECMAScript 6 入門 – Promise物件
- Promise/A+規範
- JavaScript框架設計-第12章 非同步處理
- Promise啟示錄
來自:linkFly
連結:http://www.cnblogs.com/silin6/p/428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