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高併發、低延遲之玩轉CPU高速快取(附C#示例)

來自:無痴迷,不成功

連結:http://www.cnblogs.com/justmine/p/9696160.html

寫在前面


一直在不斷地探索響應式DDD,又get到了很多新知識,解惑了很多老問題,最近讀了Martin Fowler大師一篇非常精彩的部落格The LMAX Architecture,裡面有一個術語Mechanical Sympathy,姑且翻譯成軟硬體協同程式設計(Hardware and software working together in harmony),很有感悟,說的是要把程式設計與底層硬體協同起來,這樣對於開發低延遲、高併發的系統特別地重要,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CPU的高速快取。

電腦的快取系統


電腦的快取系統分了很多層級,從外到內依次是主記憶體、三級高速快取、二級高速快取、一次高速快取,所以,在我們的腦海裡,覺點磁碟的讀寫速度是很慢的,而記憶體的讀寫速度確是快速的,的確如此,從上圖磁碟和記憶體距離CPU的遠近距離就看出來。

這裡要說明一個概念,主記憶體被所有CPU共享,三級快取被同一個插槽內的CPU所共享,單個CPU獨享自己的一級、二級快取。

CPU是真正處理事情的地方,它會首先從高速快取中去獲取所需的資料,如果找不到,再去三級快取中查詢,如果還是找不到最終就去會主記憶體查詢,如果每一次都這樣來來回回地取資料,那麼無疑是非常耗時。

如果能夠把資料快取到高速快取中就好了,這樣CPU第一次就可以直接從高速快取中命中資料,但是這個地方對我們而言根本不透明,腫麼辦?

探索高速快取的構造


我們先來看一張使用魯大師檢測的處理器資訊截圖,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到,CPU高速快取(一、二級)的儲存單元為Line,大小為64 bytes,也就是說無論我們的資料大小是多少,高速快取都是以64 bytes為單位快取資料,比如一個8位的long型別陣列,即使只有第一位有資料,每次高速快取載入資料的時候,都會順帶把後面7位資料也一起載入,這是底層硬體運作的方式,所以我們要利用這個天然的優勢,讓資料獨佔整個快取行,這樣CPU命中的快取行中就一定有我們的資料。

示例


使用不同的執行緒數,對一個long型別的數值計數500億次。

備註:統計分析圖表和總結在最後。

1、一般的實現方式


大多數程式員都會這樣子構造資料,老鐵沒毛病。

程式碼

/////

///// CPU偽共享高速快取行條目(偽共享)

/////

public class FalseSharingCacheLineEntry

{

    public long Value = 0L;

}

單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508.56 毫秒。

雙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4460.40 毫秒。

三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7719.02 毫秒。

四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0404.30 毫秒。

2、獨佔快取行,直接命中高速快取。


2.1 直接填充

程式碼

///

/// CPU高速快取行條目(直接填充)

///

public class CacheLineEntry

{

    protected long P1, P2, P3, P4, P5, P6, P7;

    public long Value = 0L;

    protected long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

為了保證高速快取行中一定有我們的資料,所以前後都填充7個long。

單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516.33 毫秒。

雙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529.97 毫秒。

三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563.65 毫秒。

四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1616.12 毫秒。

2.2 記憶體佈局填充


作為一個C#程式員,必須寫出優雅的程式碼,可以使用StructLayout、FieldOffset來控制class、struct的記憶體佈局。

備註:就是上面直接填充的優雅實現方式而已。

程式碼


///

/// CPU高速快取行條目(控制記憶體佈局)

///

[StructLayout(LayoutKind.Explicit, Size = 120)]

public class CacheLineEntryOne

{

    [FieldOffset(56)]

    private long _value;

    public long Value

    {

        get => _value;

        set => _value = value;

    }

}

單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2008.12 毫秒。

雙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2046.33 毫秒。

三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2081.75 毫秒。

四執行緒

平均響應時間 = 2163.092 毫秒。

3、統計分析


上面的圖表已經一目瞭然了吧,一般實現方式的持續時間隨執行緒數呈線性增長,多執行緒下表現的非常糟糕,而透過直接、記憶體佈局方式填充了資料後,響應時間與執行緒數的多少沒有無關,達到了真正的低延遲。

其中直接填充資料的方式,效率最高,記憶體佈局方式填充次之,在四執行緒的情況下,一般實現方式持續時間為10.4秒多,直接填充資料的方式為1.6秒,記憶體佈局填充方式為2.2秒,延遲還是比較明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刨根問底


在C#下,一個long型別佔8 byte,對於一般的實現方式,在多執行緒的情況下,隸屬於每個獨立執行緒的資料會共用同一個快取行,所以只要有一個執行緒更新了快取行的資料,那麼整個快取行就自動失效,這樣就導致CPU永遠無法直接從高速快取中命中資料,每次都要經過一、二、三級快取到主記憶體中重新獲取資料,時間就是被浪費在了這樣的來來回回中。

而對資料進行填充後,隸屬於每個獨立執行緒的資料不僅被快取到了CPU的高速快取中,而且每個資料都獨佔整個快取行,其他的執行緒更新資料,並不會導致自己的快取行失效,所以每次CPU都可以直接命中,不管是單執行緒也好,還是多執行緒也好,只要執行緒數小於等於CPU的核數都和單執行緒一樣的快速,正如我們經常在一些效能測試軟體,都會看到的建議,執行緒數最好小於等於CPU核數,最多為CPU核數的兩倍,這樣壓測的結果才是比較準確的,現在明白了吧。

最後來看一下大師們總結的未命中快取的測試結果


原始碼參考:https://github.com/justmine66/MDA/blob/master/tests/MDA.Test.Disruptor/FalseSharingTest.cs



●編號158,輸入編號直達本文

●輸入m獲取文章目錄

推薦↓↓↓

Web開發

更多推薦18個技術類公眾微信

涵蓋:程式人生、演演算法與資料結構、駭客技術與網路安全、大資料技術、前端開發、Java、Python、Web開發、安卓開發、iOS開發、C/C++、.NET、Linux、資料庫、運維等。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