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十年創業的心路歷程和我的創業思辨
導讀
1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2 詳細的總結和思辨
2.01 感恩
2.02 為什麼創業
2.03 十年流水賬
2.04 經歷了哪些失敗
2.05 重要的職場基礎
2.06 持續的學習和進步
2.07 創業與興趣
2.08 價值觀的碰撞和選擇
2.09 合作與合夥
2.10 企業管理的奧秘
2.11 重構的魔力和力量
2.12 品牌和名字
2.13 創業與家庭,創業與女人
2.14 融入法治社會
2.15 融入信用時代
2.16 如何處理政商關係
2.17 軟體業務還行不行了
2.18 丟不掉的龍蝦夢
2.19 創業與身體健康3 下一個十年
3.01 想有更大的平臺鍛煉
3.02 想做真正的技術應用
3.03 想做一些自媒體工作
3.04 想繼續賣龍蝦
1.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雖然09年才畢業,但遙想08年第一次在學校和同學搞情侶合租房中介網站,距今已有10年。從搗鼓軟體開發給別人做網站,到嘗試建設完整的系統工程,再到去學習經營一個公司,創業路也走了整整十年,一路過來跌跌撞撞,有開心難過,有成功失敗,還發生各種有趣和驚嘆,更多的也有五味雜陳。
狂奔的第10年,激情仍在,夢想依舊,但成長讓我學會了放慢腳步,在春節期間,寫下這篇文章,對過去的十年做一個總結和思考,想給20-30歲的回憶留下一些印記,對下一個十年步伐做出指導和規劃,也希望這樣的分享給同樣走在或者即將走向創業路的青年們能帶來一些幫助。
2.詳細的總結和反思
2.01.感恩
剛創業時,信心滿滿懟天懟地,創業中,爾虞我詐敵我廝殺,自負起來的時候,覺得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自私起來的時候,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但回頭看看,發現最缺的其實是感恩,創業永遠不可能是1個人在戰鬥,而我的創業更是依託了無數的支援和支撐,當腳步放慢回頭看時,不經意間已經欠下了太多的感恩。
在這裡,向所有支援過我的親人、同學、朋友們說一聲感謝,向與我並肩作戰的同事們說一聲感謝,向曾經的和現在的所有的合夥人、投資者說一聲感謝,向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愉快的合作伙伴們說一聲感謝。也給所有被我造成過困擾的人們說一聲抱歉。
最大的感恩還是要給到父母,我是典型的敗家排行榜第一名-賣房創業,在父母的支援下09年買的房子13年就賣掉了,後續又用光家裡兩套小商鋪的拆遷款,前前後後算下來,父母支援了200-300萬,我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父母是普通的小商業經營者,在相對比例上,對我的支援已經做到了極致,這還是在不認可我的創業路的情況下。他們原本希望我在體制內有穩定的工作和發展,後來也希望我用庸俗的金錢成功帶來光環和榮耀,但這些,暫時都沒有做到,這麼多年來,留給父母更多的是煩惱的事情和不耐煩的態度,當我邁入30歲的大門時,忽然醒悟了,無論如何,但願晚到的感謝還不算太遲,也希望在未來,給父母更多的是安心和安逸。
發自內心的感恩和不屈的性格並不矛盾,感恩不是性格的磨平,也不是丟人的屈服,而是一種成熟的教養,是更高階的聰明和智慧。
2.02.為什麼創業
我想這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要思考的問題,而對我來說,創業的標的和方向一直有變,但初心從未改變。
最早的時候,創業是新鮮、刺激、好玩、獵奇,能夠不受約束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到後來,創業是漫長的知識學習、技術研究和經驗增長,持續挖掘和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而現在,創業有了更為準確的標的和更多的責任,希望能做出很多人用的產品,希望有完整而凝聚的團隊,希望公司業務和結構可持續發展,希望能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希望更大能力的自己也可以給世界做出貢獻…
當然了,創業也一定希望賺到錢,財富自由,在中國特色的社會環境下,用金錢可以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而我也堅持認為,在更加資訊通暢和法制健全的今天,只要創業路是合理和健康的,賺錢是遲早的事情。
那麼初心是什麼,庸俗一點點,應該就是想在自由的空氣裡呼吸和奔跑吧。
2.03.十年流水賬
十年裡裡做過什麼,時間再流逝的話,恐怕都要慢慢忘記了,藉此機會就先流水賬的把主要內容記一下吧
-
【2003-2007】 其實上學期間就有了點商業火苗,在寒暑假期的時候,經常在家裡電腦上搭建傳奇私服給網友玩,隱約覺得這就是我走創業路的啟蒙之一。
-
【2007-2008】 在學校和同學李大本事買QQ信,掃信扒裝備賣錢,拿QQ號肉雞群發木馬網頁繼續盜號(這些行為在今天應該是N年以上有期徒刑了吧…),記得有扒出來的裝備價值1000多元..
-
【2008-2009】 在學校和同學蔣公搞了一個大學生日租房資訊檢索網站,網站開發完了,傳單也發了,正準備進貨一批避孕套售賣的時候,發現網站在一個討論大學生校外開房的熱點新聞裡曝光了,慫到直接放棄。
-
【2009-2010】 在校園招聘裡拿到某國有銀行科技部的offer,在市級分行科技部幹了半年,這半年內參加了銀行的培訓,熟悉了銀行的基本業務,學習了機關單位的基本工作方法。
-
【2010-2011】 從市級分行科技部調往省級分行科技部,隨後工作了兩年不到,在這期間,進一步熟悉了銀行各業務條線。學習並參與了諸多軟體專案管理。全程深度參與了總行自上而下的全國大資料分析系統的需求調研、需求評審、軟體開發、部署上線、日常運維等,併在上線後聯合各業務部門進行資料分析建模和資料挖掘。平時還探索開發了一些辦公用的小軟體小程式。
-
【2011-2013】 從銀行離職,正式開始創業,原本的方向是給人做軟體,一念之差(貪),在高中武同學的建議下,和他開始做地產策劃,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一年半的時間內,給上海大X地產,南京萬X地產,浙江綠X地產等,做了很多的售房暖場、年會慶典等活動,也給一些機構提供辦公物料設計和供應等。在這期間,也招募了幾個開發人員,接洽了少許的軟體外包專案,閑暇之餘,也著手開始構建自己的軟體開發框架,初見雛形。這期間結婚了,然後還離婚了…
-
【2013-2014】 地產策劃業務回款異常困難,低利潤加上動輒5個月以上的賬期,最終入不敷出,停止了地產策劃業務,和同學拆夥。然後保留了部分傳媒業務,繼續與銀行老領導的朋友小陸總合夥,正式開啟了軟體外包業務,同時在政府科技園內入駐,參加了南X市32X科技專案。軟體業務上主要做了和微信有關的事情。在這期間還作為科技園的推薦人選,參加了一次創業真人秀電視節目,其實和非X勿擾差不多,都是表演,回想起來也挺尬的…在這期間和政府的創業園機構合作不順暢,還遇到園區主任去世的情況,最後因為房租糾紛不愉快收場。
-
【2014-2016】 從政府科技園搬離,入駐了南京軟體谷內更加市場化的科技園區,多了一個有多年經驗的資深軟體人老金總合夥,繼續從事軟體外包業務,並且跟老金總學習了人力外包業務,在此期間,專案數量持續增加,專案規模也在變大,應對了更多的專案型別,積累了很多經驗。同時也琢磨和實踐了不少創新的想法,做了一些和電商、餐飲有關的自營嘗試,有找寶XX絲襪公司合作在京X賣絲襪,有找網紅小美女胡XX拍微電影賣了朋友李XX做的手工棒棒糖,甚至親自開了物體店賣了龍蝦。這期間還參與了有趣的政商關係,發生了很多幽默荒誕的事情,這是很豐富的三年,回憶滿滿,成長多多,但在2016年年中的時候,因為在公司運營的資金使用策略和方向上,與合夥人發生了嚴重分歧,又一次拆夥。然後,這期間第二次結婚了,很快又第二次離婚了…
-
【2016-2018】 繼續做軟體,帶著一幫團隊,縮窄了業務方向,專註行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的策劃、研發和實施。少了事情,更多了專註,這期間在技術上做的更深了,持續更新迭代自己打造的開發框架,系統性的學習和實踐各類雲服務,也有幸經歷了500-1000萬體量的系統架構和實施,感覺對軟體工程和專案管理的理解與把控又達到了新的高度。機緣巧合下,和江蘇地區的美X外賣代理商李X總還開展了鬆散式的合作,涉足並深入學習瞭解了餐飲、外賣行業的經營樣式和行業規則,又一次打磨了龍蝦店,還新增了酸菜魚業務,這一次親自參與了物資採購、菜品研發和廚房管理,在此基礎上,設計研發了一套我想象出來的中央廚房架構以及對應的前後端軟體應用。這三年是更快速成長的三年,無論是專案複雜度,還是公司經營遇到的問題,都是創業以來最難的。在17年也做了一年非常高興的事情,就是花了3萬元為設立的初碼品牌買到了chuma.cn的域名,算是一個挺好的品牌化起步,不忘初碼,聚棧前行。
-
【2018-2018】 在2018年初,已經在考慮新的創業轉型,覺得自己的積累夠了,想正兒八經的來做產品了,做自主研發的網際網路產品,能有持續的使用者和收益,自迴圈發展。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機緣巧合遇到了老牌網際網路公司XX衚衕的老劉總,交換了想法,策劃了方案,很快一拍即合達成了深度的合作,將公司團隊主要人員轉入XX衚衕,我在XX衚衕擔任副總裁,負責團隊管理建設以及所構思的新產品的研發推進。雖說XX衚衕屬於沒落的網際網路老兵,但也手握一定流量和品牌資源,正當我準備猛施拳腳大幹一場的時候,就像電視劇情節一樣,XX衚衕發生了內鬥,用一段話來描述就是:3年前因為吃拿卡要和性騷擾女員工而被開除的原趙X副總,得到他的情人相好-XX資本合夥人同時也是XX衚衕董事長的周XX女士的支援,回來篡奪了總裁崗位,而董事會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開除了服務XX衚衕15年的Hunter老劉總,且不說開除是否合理,又或是原老總乾的好與壞,就這背後的人物故事關係著實狗血,滿滿的惡意,和老劉總好不容易推進的計劃和初見雛形的新團隊,就這樣給衝散了。18年是運氣倒退的一年,又一次的十足路口,我要做出新的選擇了。
2.04.經歷了哪些失敗
分享出來的經驗是成功的總結,但成功往往站在失敗的肩膀上,先說一說我所遇到的這些失敗。
1、沒有獲得普世意義上的成功
父母總是問我,別人家老闆都好輕鬆,安排手下人拼命做事,自己每天睡的多,到公司指揮一下就行了,每年存錢自己買車買房,你為啥搞的這麼辛苦這麼累。確實,回想這麼多年累積下來,業務流水也做了數千萬,從來沒存下過錢,有了錢都是再投到公司裡或者花在數碼產品上,甚至合夥時也沒給自己發過工資。公司的結構和業務始終在調整,也沒某個特別好的業務能走向自迴圈的路線。對於這樣的成功,我沒有特別的渴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越來越認可這樣的成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不保障一定厚實的底子,這其中包括錢包厚度和溫飽程度,那麼再多的創想都會如履薄冰。不過忙碌倒是相對的,只要做喜歡的事,再忙都是開心的,這不算是失敗。
2、性格決定命運,過渡自負帶來災難
錢遲早會賺很多的,但性格上的問題一定要反思,自負是我的一大特點,因為自負而造成的失敗和負擔,在創業歷程中,數不勝數。
有一段時期,我會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培訓後就寬鬆放養,但卻忽略了對員工的成長過程和工作過程的追蹤。等到專案出問題了,達不到我想象中的工作效率,沒有使用最佳的工作方法時,便會對員工不留情面的發飆痛罵,即使這樣,我還會覺得是為他們好,是直戳問題痛點,不需要留情面。但事實證明,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臉面,即使我100%說對了,我也做錯了,並沒有做好提前量和緩衝量,方法也不得當。
也有很多時候,我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和思考,突然增加業務或者突然中止專案,當我的思考過程很複雜的時候,又嫌解釋太累,乾脆說大家相信我就行,這樣單方面的強勢,容易造成誤會誤解。而一旦結果如果是我決策錯了,更會瓦解團隊信任。
同樣的處事法則,我還常常用在對我好的人身上,越是親近的人,我越不以為然,自信覺得可以多讓他們擔一些風險,多一些忍耐,幾乎不去交流溝通,發起脾氣來也說話更沖更兇,殊不知最親近的人,才最需要溝通。回想好朋友、父母總是給我各種支援,但很多時候,連我在做什麼他們都不知道,重大決策也不商量通知。在這一點上,幸好我及時領悟過來了,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這點問題能改進和彌補。
反思起來,過於自信自負的性格和和我的成長路徑有關,印象中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幾乎沒怎麼聽過老師講課,作業也少做或者不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理念,也屢屢獲得了成功,特別是對於如何學習一個東西,如何做成一件事,總是能自上而下看得深刻見底。但無情的社會還是打了我的臉,就像再強的當世大腦,也無法完全預測複雜的經濟走向。我的自負在沒有順風順水的運氣加持時,碰壁許多。不過也幸得如此,最近2-3年,我也在經驗和變化中不斷調整,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既要繼續堅信扎實的客觀積累能帶來預判和領先,也不要讓過渡的自負遮蔽了雙眼。
3、創業不相信仁慈,考慮人情的決策就是失敗
因為仁慈造成的決策力差,是在創業初期和中期,困擾我很大的一個問題,設計方案、開展專案、落地合作都可以很快,但一旦牽扯到人情世故,決策就成了漿糊。
在客戶這,明明說好的需求,在重大變更時,一句兄弟,一句幫忙,就難以再要求書面變更通知,改就改了。說好的付款日期,一句出差,一句關賬,就繼續苦苦等待。明明還沒到時間點,一句我們老闆在催我,要給我扣工資了,然後就超額安排加班提前完成。
在員工這,有老員工又遲到了,想想算了吧,就不扣錢了。“怎麼這次又沒做好,按照規定和要扣工資的,算了,跟了我這麼久了,這次就算了吧,下次改正哦”。
在合夥人這,“說好的資金計劃你怎麼能挪用呢?”,“我有其他困難,先一起扛一扛吧”,“好吧”。“找來的關係搞砸了,是我朋友,這次算了吧, 損失我們自己認了好不好”,“這不公事公辦嗎?好吧,那就算了吧”。
在這種畸形的決策觀下,說的很多的一句話就是,“雖然和我沒啥關係,但是沒事,我來承擔吧”。可一旦承擔不了時或者承擔得不漂亮時,責備、誤解甚至指責接踵而至,為啥,你說承擔的嘛。
還有發生過更極端的事情,做A專案,其中1/3部分的需求客戶不需要了,因為有較深的裙帶關係,軟磨硬泡,在A專案中額外又多做了2/3的非合同內容的新增需求,還沒有補充協議。然後在A專案回款之餘,出於對人情的支援和對新合同的期許,額外又做了沒有合同的B專案、C專案,最終越攪越亂,等到回款不暢,客戶拒不付款的時候,那1/3沒做的部分竟然成為了對方有利的撕逼武器。這一幕回想起來都覺得荒唐至極,人情世故影響決策實在要不得。
好在這樣的決策失誤導致失敗的教訓已經足夠多了,已經吃到飽,不會再犯了,同時我也堅信,只要遵循正確的規則和方法,公開透明處事,仁慈並不是決策的對立面,是可以共存的。
4、不要迷信感覺,要相信規劃和預算
相信創業的人經常會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承諾延後、專案延期甚至計劃失敗,而我在此類問題的處理上,也經歷過非常痛苦的過程,縱使在專案動員時有天大的熱血激昂,只要是結果意義上的失敗或延期,最終總會對內對外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規劃和預算。
規劃和預算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態度,在經驗和思考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將所要開展的事情考慮周全,計劃完整,當提前思考和規劃能改寫未來大部分邊界時,風險自然降到最低。而這種主觀上的憂患意識、容錯意識、提前量意識,是創業者特別需要的,也是一個扎實的管理者的優秀品質。
道理我都懂,可是有時候還是會感性戰勝理性,在不做深度預算的情況下做出不合理的規劃,這種性格上的缺陷,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進一步改善。
2.05.重要的職場基礎
雖然畢業後短短兩年的銀行從業生涯不長,但這兩年,卻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在我看來,是幸運的,是不可或缺的,極大的厚實了我的內涵和基礎。
1、完整瞭解了社會基本運轉規律
依然記得入職後不久科技部總經理給我電話時,沒有談事情,而是教育了我一番“你知不知道接別人電話要多說一句你好,而不是光禿禿的喂”,場面略尷尬,但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知道,這和在學校不太一樣了,自己的隨心所欲天馬行空也有了邊界。
入職再往後,接觸的新鮮事越來越多,接觸一個學習一個,慢慢的,對職業培訓有了概念,對管理層級有了概念,對部門分工協作有了概念,對OA辦公體繫有了概念,對例會制度有了概念,對述職有了概念,對晉升考核有了概念,對專案管理有了概念,對專案評審有了概念,對需求討論和產品設計有了概念,對辦公室這個角色有了概念,對招投標有了概念,對檔案管理有了概念,對書面通訊和文書有了概念,甚至對工會後勤也有了不少概念,太多太多的新概念,這是學校裡面沒有的,也是自己無法想象出來的,加上我的獵奇心,很快就掌握了這些新概念背後的運轉步驟和規律。
再往後跟著業務部門對外洽談業務,和政府合作,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和國企私企合作,上至北京級,下至區縣級,於是,我又對政府組成部門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瞭解,公檢法系統,財稅系統,國資系統,組織系統等等,很快的熟悉了這些體系的運作方式,甚至對政府機構架構、公務員級別體系、黨內各項運作和規律也諳熟於心。
2、有幸學習和實踐了諸多金融業務知識
得益於在科技部工作,日常會和所有業務管理部門以及下級經營部門打交道,我又很快的對金融業務特別是銀行業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實踐,包括個人金融業務、公司業務、信貸業務、同業業務、風險合規,計劃財務,會計處理,人力資源,渠道管理等等。到如今,這樣的學習積累給我帶來的成長,開玩笑的說,甚至在專業素養和部分管理素養上,已經可以勝任國有銀行二級分行行長。
3、現代化企業運轉的印象烙印
在職期間除了對集團化、規模化的大型金融機構的運轉印象深刻外,還見證了所在銀行經歷上市重組的過程,也就是那個時候,對現代化企業運轉又有了初步的概念,對法人治理架構知識也有了初步接觸。雖然時至今日,我依然認為公司架構和管理樣式不是教條的,公司成功也非完全現代法人治理結構驅動的,但這樣的啟蒙,讓我獲益良多。
自己創業後,總是會聽到前輩們說創業最好有一定的積累,若干年後,回想這段銀行的工作歷程,我終於能夠明白其中的真正價值。積累幫助我更加準確的理解社會現象,積累讓我更為全面的思考各類專案本質,積累讓我在架構設計、樣式創新上更接地氣、創造力更強,可靠度更厚實。
感謝這段在銀行的工作積累,也慶幸是在這樣的積累後才進行的完全創業,同樣的建議也給到每一個考慮創業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在參加工作後,特別是大型機構工作3-5年後再創業,成功機率要高很多。
2.06.持續的學習和進步
當今世界是在快速變化的,伴隨著科技進步和資訊通暢,變化速度越來越快,而在創業中應對變化較為有效的辦法,我認為就是持續的學習,從高中開始我就養成了每日的讀報習慣,閱讀並吸收各類報刊雜誌的最新資訊,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閱讀的載體一直在發生變化,從紙媒到網媒,從入口網站到細分的行業資訊網站,再到社交應用、知識應用,再到自媒體。而我始終堅持每天2個小時左右的閱讀量和閱讀後的消化吸收思辨。
在軟體開發上也是如此,從大學開始,每天堅持2小時左右的技術學習和實踐,特別是在軟體、框架、外掛的檢索和使用上,堅持做琢磨,堅持琢磨的深。
回想起來,這樣的學習積累讓我能夠遊刃有餘的應對不同行業的各類複雜業務場景,快速的進行產品設計、流程設計和模型設計,也讓自己特別有安全感,從來沒有擔心有不能勝任的專案,也不擔心在普通應用層級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所以持續的學習和進步,也是給到創業小夥伴的重大建議,學習和創業不衝突,相信那麼多在絞殺中活下來的創業公司,除去資源和運氣因素外,絕大多數都是善於學習的CEO和團隊們。
2.07.創業與興趣
整個10年內,除了被同學帶偏做了1年多的傳媒業務外,其餘創業業務都和軟體開發以及資訊科技有關,這也是我喜歡做的事情。而在創業過程中,有不時地有看到周邊的朋友們換著花樣做新業務,甚至不停的跨行業發展,誠然,我知道風口和資本的力量,也在其中看到了很多跨行業跨專業成功的案例,更不排除乾一行愛一行的人存在。但回到創業本質上,我想,最好的創業還是應該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能夠做出業務閉環並且賺到錢,再加上一定的責任心和理想情懷,這樣的創業所驅動出的產出是最佳的,這是我對興趣和創業的理解。
在資訊極度通暢,工具特別多樣的今天,很多興趣領域的自媒體創業成功,也進一步印證了強大的興趣力量。當風口退去時,興趣驅動的團隊一定是更耐操的。見過很多創業,完全沒有感情,為了創業而創業,什麼火搞什麼,什麼不火了就放棄什麼,我想這樣的投機,在深夜時,內心一定是空虛的。也希望每一個創業者,工作辛苦之餘都能收穫興趣的喜悅。
2.08.價值觀的碰撞和選擇
在創業過程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會遇到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人,有的人愛財如命,有的人惜時如金,有的人鑽研技術發狂,有的人工作為家,有的人家庭第一,我想不同價值觀的碰撞正是多元世界的魅力所在。但碰撞歸碰撞,有些價值的底線,我想在創業過程中是需要堅守的,這包括不投機、不作惡。
而當我更加成熟後,我能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投機就是更少的創造價值和更多的不公平轉移價值,歸根結底,這也是作惡。而且並不能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小聰明、假智慧。
依然記得在創業過程中無數次的價值選擇。說兩個印象深刻的事情,在2012年前後,微信推出了公眾號和對應的開發平臺,那時我也跟風做了公眾號服務平臺相關的內容(現在流行叫SaaS平臺),就在我還愁怎麼推廣怎麼找使用者的時候,做類似事情的大團隊已經經歷了好幾輪產業升級,就拿比較有名的微X來說吧,先做出了完整的服務平臺,但是隨著使用者增長帶來的技術負載成本增高,加上同業競爭激烈,不是特別好賣,在這種情況下,順勢就出現了加盟和會銷樣式,在這種樣式下,產品本身已經變得不重要,甚至出售原始碼,下放社群自由發展。而在業務上轉而專攻縣城土老闆,3-5萬的代理費用,宣傳口徑是一片藍海,賺到手軟。然而事實情況是什麼呢,就是這個領域的競爭激烈無比,售後服務繁瑣無比,淘寶甚至有10元原始碼加全套的部署服務,在這樣的激烈競爭和市場並未完全接納微信服務的情況下,代理費用確實賺到手軟,但風險卻由這成千上萬的加盟商承擔了,據我所知,這些代理商,除了又繼續做下級代理的,其他幾乎全部都血本無歸。我曾親眼看到微信平臺的會銷現場5萬一個的代理資格成交50個以上,這種銷售在業內一度傳銷化,組織者難道是真心的認為代理商會賺到錢嗎,顯然不是,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商業樣式裡的風險共擔。在明知50%以上機率沒有代理盈利閉環樣式的情況下,同時經過半年1年的實踐後發現代理90%沒有盈利可能的情況下,還在繼續銷售代理權,那這就是投機的騙!這種堆積在血肉和傷害上的發展樣式,我是非常不認同的。縱使有千萬種成功後的說辭和辯解,都無法輓回之前造成的批次傷害,如今微X以及一些類似的機構甚至都做上市了,也許如今他們的代理商虧損比例已經從90%降到50%了,也許他們又轉向了其他的服務和產品,但回想這樣一些人血歷史,不知道CEO們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的。事實上不僅微信服務平臺如此,國內目前大量的SaaS服務商們,在發現幾乎毫無勝算的時候,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代理和合夥分擔風險的樣式,不知道這些CEO們在模擬沙盤時發現代理商也無盈利模型的情況下,還在用心策劃宣傳海報,還在用大餅去發展代理商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怎樣的,踩在人血上的創業Leader,我想總有一天會被自己反噬的。
另一個更典型的案例-區塊鏈和ICO領域的欺騙與自我欺騙,當得知技術圈也有人搞這個時候,我是驚訝的,什麼時候做軟體的人也不單純了,依然記得16-18年間他們的癲狂,“區塊鏈解決一切”、“巨頭已經合作了還不快來”、“去中心化就是我畢生的理想”、“你看漲了幾百倍了”。等到潮水退去,熱度降溫後,妖魔鬼怪都現了形,到頭來就是一場財富轉移的遊戲,我不知道那些曾經拉自己朋友、同事買幣的程式員們,如今的內心是怎樣的,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這種投機的帽子和背後的人設和人品,一扣就是一輩子,再也摘不掉了!(詳細內容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這篇文章《看得懂的區塊鏈,看不清的ICO人心》)
價值觀是處處相通的,13-15年有一段時間,我在誘惑面前走過一段很長時間的資源投機彎路,妄圖用不對等的自身能力換取原本不屬於我的社會資源和資金,很幸運的是,縱使少賺或者沒有賺到一些錢,但最終自己回過了頭, 選擇了相對正確的價值路線。
包括在軟體開發領域,不止一次有同行傳授“先進經驗”:給客戶講述功能的時候誇大功能和實施能力、在討論需求的時候不透露風險點、在使用率低的開發模組上不進行測試節省時間等等,在我看來,這些投機都是作惡。在很多年後,當我可以很自豪的說:“縱使和客戶有過百種糾紛矛盾,但在軟體開發本源上,是一直用心和誠心的”,我想那時的感覺一定是很棒的。
2.09.合作與合夥
我曾經不是一個好的合作者和合夥人,過渡的智商優越感和過於良好的自我認知,讓每一個和我合作的人都倍感壓力,我會不留情面的指責對方的問題,也會用小聰明隱藏自己的問題,當這種不平等遇到業務不暢或者資金不暢時,矛盾就會激發和放大。
而當我真的學會瞭如何合作合夥時,才發現性格優缺點並沒有那麼重要,合作者之間的能力差別和差異也不是大問題。制度才是那把金鑰,我所探索出的合作關鍵有3點
-
1、提出問題,預先判定 無論是走過的彎路帶來的經驗,還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得出的可能性推論,兩個或多個合夥的人,在正式確定合作前,最好把好的、壞的、可能的、不可能、有可能的各種問題,充分進行交流,甚至多次交流,甚至包括價值觀念也應當進行交流。預先提出的問題越多,以後的合作風險越低。
-
2、訂立規則,遵守規則 而一旦問題都明確了,合作就更加通暢了,可以對合作後的每一個經營環節進行非常細緻的規則訂立,包括管理制度、財務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業務經營規則、銷售規則、團隊建設思路等等等等一切可能出現的合作場景,特別是每個合夥人的權責範圍更是需要細化到盡善盡美,這樣的規則體系一旦訂立,就只剩下執行力的問題了。就我自己遇到過的、新聞裡看到過的、道聽途說來的所有合夥障礙,都逃不出兩點:
1、矛盾發生的內容未事先講明,發生後權責和利益扯不清楚,各執一詞;
2、矛盾點有事先講明,但執行力極差,無法落實,造成不可逆的問題和矛盾,事後相互推諉責任;
一旦能夠解決這兩點,合夥發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已經降到最低了 -
3、價值統一,相互扶持 在規則制度層面都已完善的情況下,價值的統一就更是錦上添花了,做著同樣興趣的事情,好的時候一同乘勝追擊分享收益,不好的時候相互扶持打氣度過難關。
正如我前文所說和心中所想,有時候性格差異不一定是壞事,強勢作風也許也是團隊優點,一旦做好制度驅動的技術性合作框架,任何合作都可以很穩當,牛鬼蛇神的投機合作分子也將無處遁形遠離身邊。也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尋夢。
2.10.企業管理的奧秘
正常來說,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是創業的主要內容,應當著重筆墨,但其實越是創業久了,親身經歷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案例多了以後,越對企業經營管理充滿敬畏,因為實在太複雜了,不同的行業領域、不同的地理區域、不同的時間時代、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背景和資源,這些不同帶來的企業管理法則和經驗都大相徑庭,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可能在同一個公司都取得成功,同一套管理樣式在不同的行業也有可能結果有天壤之別。甚至管理在成功中所佔的比重在不同的公司也完全不一樣,甚至有不需要管理驅動也能長久穩定的公司,而這些也正是創業的魅力: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
而對我來說,分享兩條這麼多年所領悟出的管理奧秘,和業務無關,和方法有關
-
1、話先講明,權責明晰 在日常企業管理中,無外乎是人的處理和事情的處理,而大部分矛盾來源都是扯皮和講不清,有的時候工資績效發放講不清,老闆生氣員工怨氣;有的時候專案出問題,互相推責無人承擔;有的時候人湊夠了資源給足了,事情卻沒做好;和合作合夥的道理其實完全一樣,都是要把話說在前面,把權責提前細分,當一開始的考慮能夠改寫所有的複雜結果時,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說一個特別典型的場景,總是有創業公司的員工抱怨老闆在一開始畫餅,忽悠加班,最後賺到錢了也不多發點獎金,不漲點工資,下次不這麼傻了,其實每次看到這樣的抱怨,我都覺得特別可惜,在這樣的案例中,老闆和員工都沒有把話提前講清楚,把權責提前明確清楚,這些“清楚”包括:“入職前明確的工資構成是什麼,要完成工作內容和工作標的的邊界是什麼,責任範圍是什麼,許可權範圍是什麼”,“彈性工作到底是什麼?是明確沒有加班費,還是希望員工不拿加班費也多工作最後創造效益分成,如果這樣多創造的效益怎麼計算,怎麼分給員工”,“漲薪制度是什麼,能不能細化到數字模型,是否可以落實在勞動協議中”,“你想不想加班,如果不想加班但是我逼你加班了,那你繼續認真工作的利益訴求是什麼”,“如果公司效益不好,1個月不發工資你會如何做,你會不會又拿著工資又開始偷懶幹活尋找下家,還是明確告知要延發工資第二天就會離職”。看到沒有,其實很多扯不清的問題都可以提前溝通清楚,開始不溝通最終一定是扯皮和尷尬。
-
2、技術驅動,高效法寶 時代在進步,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突飛猛進,哪怕僅僅是管理層面所遇到的事物和事務,都在不停革新,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官僚的優勢會一直放大下去,說兩個典型的場景: 【招聘】,一個企業需要招募人才,傳統的管理樣式是,CEO對招聘主管下達任務,招聘主管對招聘員工下達任務,最終釋出招聘需求招募人才,按照招聘結果逐級問責。而技術驅動的新型管理樣式是,CEO和招聘主管均對招聘行業現狀有所瞭解,知道智聯、51JOB等傳統招聘網站的服務和流程,也知道Boss、拉鉤等網際網路招聘應用,還知道領英、脈脈等社交招聘玩法,CEO召集招聘主管和專案組,對招聘需求進行頭腦風暴和討論,最後確定了詳細的招聘計劃,在不同的招聘平臺使用差異化的招聘方式,甚至做了自己有趣的H5頁面吸引人才,這樣技術驅動的招聘過程,在當下的時代無疑是領先的。又如更加典型的 【傳統企業的ERP建設】,在我這麼多年的軟體外包生涯中,遇到和經歷過眾多的傳統企業的資訊化升級過程,無一例外在ERP建設上走過彎路,這背後的縮影就是老闆乃至各業務主管甚至資訊主管,都不是技術官僚,當他們遇到技術瓶頸需要升級資訊化體系時,唯一能夠指導決策的就是三樣東西:ERP廠商的知名度、銷售的那張嘴和最終的價格,這樣的決策過程,無一例外的在ERP實施過程中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和效率的極大降低,相當多的大型集團企業因為ERP難用到無以加復,甚至影響了業務運轉和發展,最終需要放棄後推倒重建。而技術官僚下的ERP建設則要輕鬆容易多了,他們知道銷售所說的每一個功能是否用的到,也知道考慮前瞻性詢問ERP是否支援某些新業務的擴充套件,還知道雲服務、資料等新概念新理念,最終讓ERP建設從廠商賣軟體回歸到企業認真建設資訊化這樣的本源來,那結果自然也是高下立判。總的來說,所謂技術官僚的驅動過程,就是能夠將公司內的每一個事物與事務都可以自上而下的理解並看得透徹,這樣樣式下的管理效率,是極高的。
2.11.重構的魔力和力量
做軟體架構的人都知道,重構是會上癮的,一次又一次的對細節或整體進行迭代最佳化,甚至推翻重來,每一次的重構都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公司也是如此,做每件事和每項工作,都可以吸取上一次的教訓,達到更好的下一次,在戰略和整體規劃上也可以進行思考和革新,甚至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擇優的重構。
當新一次的招聘說辭更加優秀時,當新的合同格式更加合理時,當新的官網內容更吸引客戶時,當新的團建安排更加吸引員工時,當報銷審批制度更加健全時,這些的這些疊加起來,就是一個不斷進步的更好的公司。重構的奧秘在於並非隨心所欲的改變規則推翻規則,而是在人人都能看明白的正確路徑上隨時修正快速前行,善於對細節重構的公司,是尊重規律的,是尊重員工的,也是更有力量的。
2.12.品牌和名字
起名這玩意乍一看有點玄學,但其實看過的公司樣本多了以後就會發現,成功真的和名字沒有太多關係,就像你覺得有些名人因為名字起的別緻所以一帆風順,但實際上隨便翻一翻政府網站,廳級省部級幹部中,王李張開頭的普通名字是最多的。
在這裡我只想講一講技術層面的事情,那就是在資訊化和網際網路時代,名字本身不重要,但名字背後的配套很重要,也就是一系列的企業資訊形象與品牌形象,包括最基本的名稱、Slogan、域名、官網等,也包括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還包括在分類查詢、行業社群的資訊錄入等,還包括這一些列的形象在網路上的曝光處理以及日常更新運維。完整的名稱閉環,可以在對外商務或者社交接觸時,讓別人看到一個完整和健全的企業初步印象與畫像。這些建設是非常值得投入的。
2.13.創業與家庭,創業與女人
這麼多年的創業路中,對上沒有處理好與父母的交流溝通,對下也沒有構建出和諧的下一代環境,女兒至今處於被我週期性關註,長期性放養的狀態,這是我的創業和性格帶來的家庭處理上的遺憾,如果重來一次,我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關註,去經營,而無數的事實也可以證明,創業和家庭和諧完全不矛盾,更好的家庭關係也是對創業的有利助推。
而我所理解的家庭關係,更多的是與父母的關係,與子女的關係,但如果考慮到夫妻關係,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我所感悟和總結的就是,如果夫妻兩人,在價值觀念、生活習慣、志向理想甚至是處事風格上能做到統一,並且相互充分信任和理解,那這樣的夫妻家庭關係是極好的,在創業過程中是能夠相互扶持互相促進的,但如果這其中有任何不統一的地方,甚至由於不統一而帶來進一步的猜忌和懷疑,那對創業則是巨大的負面影響,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在第一段婚姻中,夫妻雙方加雙方父母,累計持有各類房產至少在5套以上,工資收入也較高(合計>5萬/月),而當我離職創業後提出房產抵押貸款計劃時,對方以及對方父母如臨大敵,天塌下來一般,這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在之前3年多的相處中,從未有過對如此觀唸的交流討論,當問題出現後,關係冰冷如山倒,這樣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僅僅是觀念問題,一旦出現這樣的差異,創業是否合適,就需要慎重再慎重了。價值觀和習性有迥異的合夥人之間,可以透過協議與規則來約束,但夫妻的相處,遠不是協議能控制的,也不適合這樣的樣式,我們看到新聞裡有諸多創業鉅子婚姻失敗,組建新的家庭,除去男人有錢變壞的本質外,背後的東西是值得每一個創業者去思考的。
創業者多為男性,那麼女人就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我自己來說,用普世價值來判斷的話,我似乎是較為躁動和不安分的, 女人緣好,常有女生來交流溝通,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上下大腦,這些都是我遭遇過的狀況,但這裡不是要自我批評,也不是妄談男女關係。還是在技術層面,想講一講創業過程中男性要註意的一些問題。
從為別人工作到為自己工作,從規律而簡單的家庭生活轉向複雜多變的創業生活,和女人的相處樣式上也一定會發生巨大轉變。可支配的時間和資金變多了,遇到漂亮女人的機會變多了,開始接觸酒桌飯局,開始出入夜店、會所、洗浴中心,開始發現在肉體上得到漂亮女人變容易了,開始有更多機會聊騷和搭訕了,甚至發現自己的權利和位置有時候也能帶來在和女人交往上的便利,是的,價值體系都發生了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新鮮到刺激再到反噬其中的創業者不計其數,我沒有出過那麼多狀況,卻見過太多周邊的案例,如果說我的年齡和閱歷還不足以在此類問題上發表太深刻的總結和見解,那我就給出4個誠懇的建議:1、男人無論何時何地,不要讓下半身指揮自己。2、不要在工作和業務繁忙緊張時,傾註時間在無謂的男女關係上。3、尊重女性,尊重愛。4、凡事都要有價值底線和行為邊界。
2.14.融入法治社會
有時候一說這種標題,有些人就情緒激動,但今天不是來探討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法治異同,也不是為某些社會上的司法不公現象辯解,而是想告訴創業者,想要更好的創業和融入社會,基本的法理知識和常見的司法實踐,是需要去學習和掌握的。況且當下的法治進步速度,縱使再有制度上的缺陷和影響,也是以眼見的驚人速度向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一個知法懂法的企業家,在社會大浪中,一定是更加如魚得水的。
我有一些建議如下:
-
1、瞭解公檢法體制與運轉 瞭解並熟悉我國公檢法體系和其運轉樣式,這一門學問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入門容易,深刻理解很難,在掌握基本知識後,實踐中方可出真知。作為創業者,最基本的一些概念需要掌握,例如公安局、法院、檢察院都有哪些部門,具體是乾什麼的,有哪些是和企業日常經營有關的。又例如打官司的流程是什麼,請律師的流程是什麼,法院判決過程如何決策,基本的費用和費率是如何的等等。
-
2、關註企業家的司法 在我國複雜的社會發展背景下,企業家是有原罪的,即使在越來越法治透明的今天,依然存在非法經營罪這種口袋罪,就像許多年前很多培訓機構、銷售機構習以為常的買電話號碼群發群電客戶,如今遇到某地侵犯公民資訊專項治理的話,一不小心就沾染牢獄之災,出獄後留下刑事犯罪記錄舉步維艱,又如很多在電商領域大施拳腳的網紅女生,一不小心就觸及了偷稅走私行為邊界,甚至我自己在上學期間和同學對買盜來的QQ號洗出Q幣自己用也是不以為然的。所以作為創業者,關註和企業家有關的司法實踐,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這種關註有很多方法,包括多留意新聞中和企業家有關的司法新聞以及法院出臺的各類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包括閑暇之餘可以瀏覽裁判文書網這樣的資訊網站去解讀各類司法判例,甚至還可以透過搜尋去學習法律法規中和企業經營有關的具體法律條文,特別也可以多專註和自己的經營領域相關的以上各種資訊,所謂有備無患,不管創業是艱難困阻還是越做越大,這種知識的儲備是特別有益的。
-
3、建設公司的法務體系 創業過程中,並不是規模大了才需要法律保護,才需要法務體系,法務建設應當是潛移默化融入經營理念中的,可以找一個合作的律師或者律所機構,甚至在資訊特別發達的今天,好學的創業者也完全可以脫離律師自學相關法律知識,包括合同起草、風險規避,包括業務往來中的法律規範和資料存留,包括經營過程中的財稅合規、用工合規,可以說企業經營是完全無法離開法務處理的,從小到大的法務體系建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帶來的就是高效和省錢。
出了問題和糾紛後嘴上很硬的創業者蠻多,左一句律師函右一句告你,但大部分人都浮於錶面一知半解,甚至說出來的話在專業人士看來啼笑皆非,被無良律師、訟棍坑害的創業者也不計其數。其實這種情況完全可以避免,在法治社會下做好提前的知識儲備,註重日常的法治實踐和學習,那一定是極好的。
2.15.融入信用時代
順著法治社會往下說,這幾年國內的信用體系建設,可以說不亞於高鐵速度,在技術和政策雙驅動下,運動式的大跨步信用建設甚至有點矯枉過正。但不管如何,總體方向是向好的,是促進社會進步的,而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是資訊通暢後又一次更加公平競爭的機會,壞人無處遁形,好人美名積香,融入信用時代已經必不可少!
我有一些建議如下:
-
1、瞭解信用體系 先說個體信用,創業者大部分是公司法人,少部分是股東,不管是什麼身份,都需要瞭解個體的信用體系,主要包括央行徵信體系、芝麻信用體系、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司法信用體系等,需要知道這些信用體系的信用構成、積分方式、增長調整方式、查詢方式等,甚至包括其中的竅門和小技巧。相比普通人而言,創業者對這些體系的瞭解需要深入細化、資料化,能讀懂信用報告,知曉金融、稅務等第三方對這些信用體系的對接深度和使用方式。而企業信用則要相對簡單一些,主要包括地方工商、稅務、人力資源體系對企業信用的登記記錄、更新和查詢使用方式等,也有企業芝麻信用這種網際網路企業信用。同時也要關註個體信用與企業信用的互動和關聯,企業失信導致個體無辜失信的情況數不勝數,是創業者格外需要關註的。
-
2、完善背調技能 在資訊和工具都充分開放的今天,背調不再是投資機構專屬名詞,更可以升級為創業者有力的經營工具,知曉背景調查的價值,熟悉背景調查的工具,在經營過程中熟練運用背景調查手段,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必修課。這其中常用的背調手段包括:在搜尋引擎搜尋競爭對手、客戶的公開資訊;在天眼查、裁判文書網等信用聚合平臺搜尋合作伙伴的企業資訊、司法資訊、品牌資訊、關聯資訊等;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臺搜尋合作標的的負面訊息。在充分使用背調手段的情況下,合作一定是更加穩當和順暢的,不過也需要強調的是,信用是雙刃劍,切勿矯枉過正,信用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需要思辨和分析的,如果遇到字面的不當信用就如驚弓之鳥停止合作,那在天眼查有幾萬風險預警的馬雲豈不是要被打入地獄了,在信用社會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信用辨別能力,不是一件簡答的事情,需要創業者持續的實踐和積累。
-
3、註意信用積累 正如芝麻信用的宣傳所言,每個人都應當珍惜信用,積累信用,創業者和企業都如此,個體的信用積累不多說了,創業者也需要多關註企業信用的積累,我建議關註的積累點包括:完善用工體系、公司社保體系,積累在人力資源部門的信用;完善公司財務制度和稅務管理制度,重視稅務申報,關註繳稅數字,積累在稅務部門的信用;多申報國家標準的證書,多申請地方政府的活動、政策、獎勵,多參加官方行業協會的活動,積累在管理部門的信用。關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基本賬戶、一般賬戶,加強和銀行之間的交流溝通,註意平衡多個銀行之間的關係,積累在金融機構的信用。
-
4、善用信用槓桿 信用的積累和完善,在信用社會會獲得顯著的優勢,特別在如今信用快速膨脹的階段,至少有長達3-5年以上的信用特別紅利期,善用信用槓桿,對企業是如虎添翼的,這包括好的信用可以獲得較低的金融貸款利息,好的信用可以獲得政府的稅費減免和扶持政策、資金,好的信用能獲得更多優質客戶。當然了,也有很多小的信用技巧,這裡就不介紹了,同時也提醒創業者,類似啟用老年人法人代表這樣的小技巧,並非是享受信用紅利,而是鑽政策漏洞,不違法但並不提倡。
2.16.如何處理政商關係
政商關係不是你想不接觸就能逃避的,我國特色的社會運轉下,創業者需要知曉政商關係,也應該正確的處理好政商關係。當然了,高階的官商資源交換的犯罪行為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主要還是在技術層面探討和思考創業者在面對政府事務時如何能夠處理得當。
我建議做好如下幾點:
-
1、接受和使用新工具 政府的服務網站幾乎每年都在迭代更新,普遍企業服務也從過去的完全人工轉向半資訊化或者全資訊化,特別是江浙滬和珠三角地區的政府事務處理,已經相當先進和簡約,隨時可以線上核名註冊、線上報稅、線上登記,這也是政府給予的紅利,省去好多線下在面對職能部門時的人情世故,當然了,這樣的資訊化改變,也給妄圖透過人情世故投機的創業者們關上一扇門。
-
2、交流交流再交流 雖然自動化的線上工具可以省去不少麻煩,但畢竟社會是由人構成的,特別是企業進入穩步運轉已經納入所在地經濟關註範圍內時,就無法完全自動化處理所有政商關係了,這時候最大的法寶就是交流,學會和科技園區內的主管領導交流,學會和片區內的工商稅務主管交流,學會和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理交流,在交流中表達訴求,尋找問題解決,政府的定位已經從管理者逐漸轉向服務者,私下的交流並不是走後門,而是保持實時的資訊交換。在這樣的交流背後,無論是工商、稅務、社保還是獎勵、貸款等企業事務處理,都會更加順暢。
-
3、時刻關註政府釋出 經常有開玩笑的表達,中國最掙錢的方法都在新聞聯播裡了,這句玩笑話的背後,是深刻的社會運轉規律,政策驅動依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很多創業者盲目自信,還夾帶一些偏右的自由思想,自認為不需要知道一些太官方刻板的東西,實際上這些官方資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優質企業運轉的金鑰,營改增後出臺了一個稅務32號文,大量的行業能夠享受流轉稅的減免甚至完全減免,但此文14年後釋出至今,甚至很多代賬公司都不知道去使用其中的優惠政策。又如很多地方政府會有大量科技扶持政策和稅務減免政策,其中相當數量的優質的創業公司完全可以享受卻因為資訊不暢而錯失機會。創業者還是要接地氣一點,政府告訴你的資訊,以後會越來越有用,這點創業者務必知曉。
2.17.軟體業務還行不行了
總結了那麼多經營層面的東西,也來聊聊業務相關的內容;
做了這麼多年軟體外包,其實並不順心,聽到的訊息多是負面的,大到合作的大型軟體機構不再關註自己的主營業務而是鑽空在資本市場,小到軟體用人成本越來越高,尾款要不到,客戶不省心,諸如此類。更有不少同行公司倒閉、業務轉型。而我身在暴風之中,有焦慮和擔憂,但也是早就心知肚明,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
軟體行業的粗獷發展已接近尾聲 近10年的軟體行業增長是伴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的,經濟放緩,行業也必然放緩,從最開始的軟體開發資源稀缺到現在資源泛濫、團隊泛濫甚至程式碼泛濫,軟體企業的增長開始出現瓶頸。同樣的,軟體從業人員也要開始過苦日子了,在14、15年開始的一段網際網路風口帶來的薪資加成,都要慢慢的被打回原形,裁員和優勝劣汰將成為程式員也較多面臨的狀況。
-
市場總量依然很大,細分度越來越高 連奧巴馬都知道建議每個學生都去學一學程式設計,大勢是不可逆的,在未來的世界裡,軟體所佔位置和分量,將會持續增長,無論是新領域的拓展,還是原有產業的轉型,又或是軟體技術本身的迭代革新,背後都是永不停歇甚至持續增長的軟體需求。在軟體基礎設施越來越成熟後,深度行業軟體,深度中介軟體軟體將會成為下一個高速增長點。
-
學無止境,高效帶來收益 學習是永恆的捷徑,軟體行業從業人員也需要時刻保持學習,當技術儲備和管理儲備高於行業水平時,才能賺取更多的收益。典型的如近些年來雲服務的發展,當你已經學會使用成熟的第三方雲服務來快速構建直播系統的時候,無疑已經在人力成本上遙遙領先了那些還在苦苦除錯流媒體後端服務效能的同行們。
國內軟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大把的機會放在眼前,在19年經濟下行的時候,恰是埋頭苦幹的好時機,也希望更多的軟體同行,能夠儘快回歸技術本源,更多的價值收益在等著大家。
2.18.丟不掉的龍蝦夢
這些年我做過的最被周圍人詬病的一件事,就是關於賣龍蝦(賣龍蝦是泛稱,包括鹵味、酸菜魚精品菜等等),從15年自研微信商城開始,再到受客戶的食品零售業務啟發,在給公司尋找軟體外之外的穩定連續收入的過程中,我選擇了用技術賣龍蝦這條路。既做軟體研發,又線下物體開店,不完全統計,前後4年投入過100萬,當然回報肯定是不高,打平都沒有做到,也正因如此,周圍的親人朋友指責我浪費資金,都勸我放棄。不過只有我心裡清楚,燒錢的原因既非不好賣,也非前景不可期,而是餐飲零售行業的複雜,遠超我的想象,不是一句網際網路+技術驅動就能完全做好的事情,而在這種觀察和思考過程中,執著的迭代和重構消耗了大量成本,同時對困哪的預估不足也加劇了失敗,但這條路遠未結束,在這總結之際,也想把在賣龍蝦過程中的領悟分享出來。
-
餐飲零售是坑,入行需謹慎 相信不少上班族的副業夢想就是開一個奶茶店或者加盟一家餐飲店,一邊拿著工資,一邊還有三產收入,事實上,如果真的這麼容易,中產階級不得笑著睡著,更糟糕的是,大部分這麼想和這麼做的人,最終都是虧損收場。我一直有個興趣愛好,就是觀察商業中心區域的開店和關店情況,典型的如南京新街口商業區地下,肉眼可見的觀察都可以毫不誇張得出結論:人流量如此之大的區域內,至少50%以上餐飲零售的店鋪,在以半年甚至更短的週期在倒閉和迭代,不管單體店鋪,還是加盟店鋪,皆是如此。而真正活下來,活得久,甚至活的很滋潤的店鋪,無一例外都是品牌化、管理化、標準化的大型連鎖的門店。
-
做餐飲,成功在細節,成功在方法 這樣的商業現象的背後說明什麼,說明餐飲經營是複雜的,而我在經營龍蝦的過程中,更是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在細緻程度上,做餐飲遠比做軟體來的煩人,從選址裝修,到廚師招募,到菜品研發,到物料採購,到後廚管理,再到客戶服務,口味追蹤等等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很細緻的投入,甚至是很有毅力的投入,才能把效果做好,才能逐漸贏得口碑和客戶。不是歧視,客觀的說,餐飲從業人員往往整體素質也較為中等偏下,從而造成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也會是不穩定因素,這些諸多的因素疊加起來,做的較好的,和做的較差的,這之間所相差的,就是這個行業成功者的利潤。綜合看來,以上邏輯也可以很明顯的推出兩條結論,要麼是創業者自擔廚師,親力親為,要麼是集團總部標準化設計,管理驅動,苛刻經營,這兩種方式較容易在餐飲行業取得成功,其餘中間狀態,處境都比較艱難。而這個結論也確實隨處可見,路邊的家庭土菜館、餛飩小店往往開的比較長久,規模化的品牌店也能在保持訂單量和客戶熱度的情況下逐步擴張。反觀網紅加盟奶茶店、壽司、料理店等等往往是一波一波前赴後繼。
-
優質餐飲帶來優質現金流資產 餐飲既然這麼難做,除去兼職創業者外,為什麼還是不斷有人深度介入這個產業,我想有兩個原因,1個飲食是永遠不變的生活剛需,2個就是優質餐飲所帶來的現金流能力,是極優質的資產,雖然從資本市場看,對餐飲行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是看低的。但作為普通的老闆,有一個穩定日均收入5萬的綜合餐飲店,比什麼都值得炫耀和讓自己安心。
-
連鎖不是萬金油,擴張需謹慎 回想到在18年初期曾經制定了一套加盟連鎖方案,指導思想自然是來自很多網紅連鎖品牌鋪天蓋地的熱度,但很快我打消了這個想法,正如上文有說到價值觀的選擇,這樣做大機率能很快引入大量的資金,但終究心裡對加盟店能否盈利是有嘀咕的,甚至樣式模型也僅停留在想象居多,最終沒有很激進的走出這一路線,當然了,這是我單方面的選擇,連鎖、加盟確實能解決很多問題,包括短期的資金問題,包括快速的品牌效應等等。但連鎖不是萬金油,任何脫離了餐飲研發、餐飲管理和餐飲銷售本源的連鎖目的,都是要慎重的,如果連鎖最終成了斂財手段而坑害加盟商,又或是成為了玩弄資本的工具,最終都會反噬自己。
-
技術驅動是可行的 賣龍蝦的最初心動,源於網際網路+技術介入零售後的令人激動的想象空間和專註菜品研髮帶來的高質量的味覺體驗,雖然我的步伐有點慢,但當初所想包括實現線上線下二維碼分銷降低獲客成本,包括自建系統減少在第三方平臺的流量和廣告費用,包括從源頭開始的高品質菜品研發提升二次消費機率,包括實現完整的後端ERP化的原料、訂單、使用者管理提升運營效率等等,這些都在其他優秀同行中能夠看到。這也是我一直堅持要繼續做龍蝦的強大動力之一,當餐飲本質摸索清楚後,在技術工具的加持下,一定是能夠做出好的餐飲零售品牌的。
2.19.創業與身體健康
總結了這麼多,最後說說身體健康,這麼多年來,我覺得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創業初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僅僅保留了一點乒乓球和游泳愛好,常年久坐、作息不規律,體重已經從120飆升到160,倒不是對個人形象有要求,而是這樣的身體變化,很明顯的在30歲左右感覺到了疲憊,原本20歲時每日5-6小時的高效睡眠,現在有時候需要8小時以上才能達到同樣效果,不知不覺中浪費了大量可用於工作的時間,如果時間可以倒退,我很希望能在健康管理和作息管理上,能做的更好一些。生命只有一次,也建議創業小夥伴們,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運動,定期檢查,文體兩開花。
3.下一個十年
總結是為了更好的自己,那麼下一個十年我會怎樣呢
3.01.想有更大的平臺鍛煉
其實2018年在XX衚衕的鍛煉是我中意的,就像軟體重構一樣,能夠帶更大的團隊,經手更大規模的專案,做更大使用者量的應用,這是每一個架構師的夢想,我也是如此,這十年來,最多管理的純研發團隊為30多人,經手過的專案,最大規模為百萬到千萬使用者,自己公司的軟體外包架構,已經不能滿足我持續增長的學習訴求了,無論是自己的公司進一步做大,還是帶領團隊投奔更大的公司,我都想有更大的平臺去歷煉,去解決更複雜的問題,去重構更中意的團隊建設。
在2018年末,已經在嘗試向其他平臺投遞簡歷,與更大平臺的負責人接觸洽談,但其中之資訊偏差也讓我不太如意,簡言之,個人價值並不能透過簡單的交流溝通完全表達,這也是為何寫下併發布本文的原因之一,即是對自己的深度總結和剖析,也是一種對外的個人資訊的完整表達。
3.02.想做真正的技術應用
我對技術算是有情懷的,從使用printhelloworld.com做公司域名到起了初碼這個名字,正所謂不忘初碼,聚棧前行,總是希望在技術社群建設、程式員技能提升、技術價值變現等領域做點東西,而作為傳統技術派的我,對stackoverflow那種簡而美的架構甚是推崇,對國內的技術商業應用現狀也甚為不滿,基於這樣的理念和想法,一直在悄咪咪的構建相關應用,既當做日常的技術訓練,也算是尋求夢想。
當然了,更希望這樣的應用有合理而完整的盈利樣式,使用自動化技術在較少人力運營的情況下實現自驅動、自迴圈,很快我會釋出這個應用,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保持關註。
3.03.想做一些自媒體工作
自媒體是近些年的熱點,而自媒體本身,也蘊含了個體價值和集體價值對立與共存的深刻思考,我也希望在不影響本體工作和責任的情況下,建設一個自己的自媒體頻道,分享見聞和感悟,分享案例和經驗,在分享中結交新朋友,在交流中學習新知識。
當然了,我也不排斥自媒體本身能夠獲得收入,也希望收入能夠反補分享,帶來更多更高質量的文章和資訊,希望本文是自媒體建設良好的第一篇章。
3.04.想繼續賣龍蝦
去年的龍蝦店又一次中止了,但任何行業的做事邏輯和方法都是相通的,相信自己在不斷成長的情況下,一定能再一次賣好龍蝦,沒有人能夠拒絕合理而客觀的現金流收入,不是嗎?
好了,總結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我想說,越是經歷了不同的磨難和歷煉,越能感受到時間是最大的毒藥和解藥,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錯與結論,有的只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方式,寫下此文,既不為人師,也不自我束縛,但願總結和分享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思考。
建了一個微信群,創業的朋友們可以加群交流
第一個是群二維碼,第二個是管理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