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每滴酒都是索命符!《柳葉刀》釋出迄今最權威研究:為健康,滴酒不能沾!

導讀:“大飲傷身,小酌怡情”,很多人以此為藉口沉迷於酒精帶來的精神愉悅,加之我國千年的“酒文化”,推杯換盞間,似乎酒肉穿腸過,只要不過量,就不會有害處,甚至如果再能有一點點益處,那簡直可以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但事實是,只要飲酒,就會有傷害。近日,在一項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上的研究中,多國學者共同參與,透過分析了 1990 – 2016 年間來自 195 個國家和地區的 694 個關於個人和人群飲酒量資料源,以及 592 個關於酒精攝入風險的前瞻性和回顧性研究,綜合系統的分析了全球範圍內酒精攝入與死亡、殘疾及疾病之間的關係,這也是迄今為止關於全球酒精攝入引起的健康負擔最全面的評估及研究。

作者:Sha

本文授權轉載自DeepTech深科技(ID:mit-tr)

▲《柳葉刀》發表對究竟危害的全面評估和研究(來源:Lancet

研究顯示,對於 15-49 歲之間的人群來說,飲酒是目前全球範圍內該年齡段人群的頭號殺手。僅 2016 年,全球就約有 280 萬人因飲酒死亡,在當年全球致死(早逝)、致殘因素中位列第七在中青年人群(15-49歲)中,因飲酒造成的相關死亡的前三種原因分別為肺結核、交通事故及由飲酒導致的自殘、自殺。在 50 歲以上的人群中,飲酒誘發的癌症則佔有更大的比重。

透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者向公眾給出了酒精的安全攝入量 —— 0,也就是說,要想健康,滴酒不沾才是唯一的正解,對於酒精攝入,根本就無“安全”可言。

“這項研究的結果清晰而明確: 酒精是全球健康問題的一個巨大威脅,”參與本項研究的研究者之一,來自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 Robyn Burton 說到,“然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增加稅收,為壓力較大的衛生部分創收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公眾、尤其是兒童接觸酒精的機會,這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01 酒,是敵是友?

酒文化可謂是我中華文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無數的文學作品中都留有他的痕跡,朋友送行飲一杯,接風洗塵飲一杯,醉臥沙場飲一杯,採菊東籬飲一杯。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僅被用來放鬆助興,同時也被當做是一種情感寄託,但事實上,這種寄託正在侵蝕人們的健康。

一直以來,人們都將酒精攝入或過量攝入視為過早死亡和殘疾的主要誘因,但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根據研究物件自我報告的資料來估算酒精的攝入水平,由於存在系統偏差,使得研究結果並沒那麼可靠。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分析了 1990-2016 年間來自 195 個國家或地區(年齡在 15-95 歲間的男性和女性)的 694 個關於個人和人群飲酒量資料源,以及 592 個關於酒精攝入風險的前瞻性和回顧性研究,最終,得到了全球範圍內酒精攝入與死亡、殘疾及疾病之間的關係評估結果。

▲全球男性飲酒流行率分佈圖 (來源:Lancet

資料顯示,大量飲酒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其中羅馬尼亞男性以平均每天相當於 8.2 瓶啤酒的酒精攝入量位列第一(2016 年資料),而飲酒量較少的主要集中在穆斯林國家。

研究顯示,僅 2016 年,全球就約有 280 萬人因飲酒死亡,在當年全球致死(早逝)、致殘因素中位列第七。對於 15-49 歲之間的人群來說,飲酒是全球範圍內該年齡段人群的頭號殺手(男性約為 12.2%,女性約為 3.8%)。在由飲酒導致的死亡中,肺結核(1.4%)、交通事故(1.2%)以及由飲酒導致的自殺、自殘行為(1.1%)是中青年人(15-49 歲)的主要死因,在 50 歲以上的人群中,由飲酒引發的死亡率在女性中佔到 27.1%,男性中則為 18.9%,其中飲酒誘發的癌症為主要死亡原因。

隨著進一步的分析,研究者給出最低限度健康損害的酒精攝入量——0,也就是說,綜合來說,沒有任何一滴酒精是有利健康的,即使適量飲酒可以降低心血管類疾病的風險,但相應引發的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可能足以抵消這一點點好處。同時,雖然短期少量飲酒並無太大害處,但隨著時間和酒精攝入量的增加、積累,酒精對健康的危害會逐漸顯現。

▲《柳葉刀》發表對酒精風險閾值的研究(來源:Lancet)

實際上,此次的研究報告並非是《柳葉刀》第一次向酒精宣戰,就在今年 4 月,《柳葉刀》就曾發表名為”Risk thresholds for alcohol consump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participant data for 599,912 current drinkers in 83 prospective studies”(飲酒的風險閾值:83項前瞻性研究中599,912名當前飲酒者資料的綜合分析)的文章,提出每週健康飲酒的上限為 5 杯 175 毫升的紅酒或者 5 品脫(1 品脫約為 568 毫升)啤酒,相當於攝入 100 克純酒精。超過這個上限,飲用者患中風、致命性動脈瘤(胸腔動脈破裂)、心臟衰竭以及死亡的風險將會提升。

對於普通人來說,當超過 40 歲時如果每週攝入的酒精量分別超出標準 100~200 克、200~350 克及超過 350 克時,其預期壽命將分別減少半年、2 年及 4~5 年。

在增加突發性死亡風險的同時,飲酒也是癌症的重要誘因,根據之前世界癌症報告中的統計顯示,3.5% 的癌症是由酒精造成的,也即是說每 30 個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個是酒精造成。

那既然飲酒的害處如此明顯,為何科學家們需要“拉鋸戰”式的反覆證明,又為何還有人願意以身涉“險”呢?

02 飲酒,得不償失

一切都源於社會上一種“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

最早是研究者發現,雖然法國人的生活方式算不上健康,但他們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卻很低,研究者們將其歸咎於“適量”的葡萄酒飲用,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不僅是葡萄酒,在白酒、啤酒的研究中也有相類似的結果,因而形成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觀念。

這裡的“適量”對於存在差異的個體而言,難度不亞於中餐大廚菜譜裡的“適量”與“少許”,這些因素姑且不論,但人們往往忽視了,能夠日常講究的飲用葡萄酒的群體,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收入,和相對較高品質的生活,同時也享有較好的醫療條件。

事實上,相比於其可能帶來的其他危害,適量飲酒可能降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得不償失。

“就算是真的是有細微的好處,那也是功不抵過,”本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來自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 Max Griswold 說到,“儘管研究中發現酒精對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發病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由飲酒引發的癌症、傷害及感染足以抵消這一點點好處。”

▲酒精會對人體帶來多重傷害(來源:Public health matters.gov.uk)

那既然酒精有害,藥酒又如何呢?

藥酒,實際上是中醫裡酒劑的俗稱,將中藥與酒融為一體。酒精作為溶劑,可以溶解藥物中非水溶性物質,同時可以提供一定的防腐作用。但無論如何,藥酒始終無法避開酒,即酒精。

除了自身可能誘發癌症,酒精也有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因而帶來更多的不良影響。以酒為藥,無異於飲鴆止渴,藥物在治病救人之前首先要保證利益要遠大於風險。

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但與其在微醺間享受一種短暫的愉悅與放鬆,不如寄情於山野田間。為了健康,請放下杯中物,走入自然,享受真實的乾坤與日月。

參考: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1310-2/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0134-X/fulltext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 乾貨

Python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

區塊鏈 | 揭秘 | 高考 | 數學

猜你想看

Q: 還喝嗎,親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