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並不在於它有多酷炫好看(實際上並不好看,反而很樸素),而在於這套模板中所蘊含的思維技巧非常實用,應用範圍也非常廣泛。
它們在我職場前幾年一度糾正了我許多錯誤的思考方法,是我高效思維的啟蒙教材。
這套麥肯錫的的PPT模板在網上就能找到,一共306頁,包含了眾多基礎卻經典的諮詢公司思維方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搜索關鍵字“麥肯錫PPT模板”,記得找306頁黑白版的。
▲麥肯錫經典的PPT模板
今天的文章,我挑選了其中3個有代表性的模型,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高效思維的方法,希望能對各位的日常工作有所幫助。
Here we go!
作者 / 來源:張良計(ID:zhang_liangj)
01 “拆分和總結”的思維
該思維方法來自經典的“波特5力競爭模型”。
波特5力模型在分析企業的競爭力量時,將它們總結為五個方面: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這5個力量,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
麥肯錫的PPT模板第94頁將它進行了呈現:
然而今天我們的重點不是講解競爭五力模型,而是這個模型背後的思路。它是一種“先拆分,後總結”的思維方法。
即,將影響一個事件的核心因素按照不同屬性進行拆分,然後併排羅列,逐個分析。
這是邏輯思維中最基本的思考方法,運用範圍也最廣。
波特的五力模型就是在商業競爭領域,將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按照現有競爭格局、供應商、消費者客戶、替代品、新進入者5大屬性進行分類,而後逐個擊破分析;
再比如市場營銷行業經典的4P理論,就將企業的營銷方法按照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推廣(Promotion)4個屬性來進行細分。這4個P就是決定一個企業營銷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拆分和總結”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是一種將複雜事物先分解成簡單的組成單元,然後再統一進行歸納的思維過程。
除了商業上之外,在職場個人發展上我們同樣也能運用這個思路。比如我們在分析自己在職場上的求職狀況時,就能運用這個方法。
倘若把職場也比作一個競爭市場,借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來對影響我們求職的“力量”進行拆分,就不難發現一一都能找到對應(如下圖):
看不清楚的同學,我用文字再寫一遍:
現在求職市場上的競爭格局:
例如什麼樣的人才最吃香,什麼樣的人才被冷落,你和別人比有什麼優劣勢;
供應方:
本行業的求職人才整體概況;
購買方:
本行業有招聘需求的企業整體概況;
新進入者:
人才新鮮血液(比如新的畢業生);
替代者:
非本行業,卻能提供價值的人才,或者人工智慧和機器;
以上就是一個人才求職市場的競爭分析模型。接下來我們只用把這5個方面分別進行填空,最後就能得出一個完整的格局圖景。
“拆分和總結”的思維就簡單介紹完畢。這一小節的最後,提醒大家幾個平時使用時需要註意的地方。
註意事項:
在進行影響因素拆分的時候牢記MECE原則。事無巨細,絕不遺漏,不要放過任何一個你能想到的方面。
在進行總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去重,把有重合部分的因素剔除只留一個。比如市場營銷中,做廣告,做公關,做活動都是在做推廣,所以只留一個“推廣”來進行總結即可。這樣最後看大的圖景時就非常簡單清晰。
02 “二維坐標系”的思維
大家不要看到“坐標系”三個字就頭疼,想起上學時一度被數學老師支配的恐怖。
相反,這個一點都不恐怖,反而非常實用。
“二維坐標系”分析的是事物的發展狀態,它透過在軸線上的坐標來演繹出不同的形態,從而方便我們清晰理解。
麥肯錫的PPT模板第105頁將它進行了呈現:
上圖的模型,描繪的是在一個特定市場中所有企業的產品競爭現狀。
其中,橫軸代表產品的市場吸引力(Product/market attractiveness),按照低、中、高的順序共有三個坐標區域;
縱軸代表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定位(Competitive position),同樣按照低、中、高進行了三個坐標區域的分類。
這樣畫出來,實際上就是一個3×3 的九宮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競爭者都塞進去,大家來排排坐,分果果。
例如像下麵這樣:
再比如,我曾經在分析為什麼“咪蒙教你月薪5萬”的課程是扯淡時,就用到了二維坐標系的思維方法。
我按照“業務型別”和“使用者群體”兩個維度來構建坐標系,然後進行闡釋說明(如下圖):
從業務樣式上來看,咪蒙之前是寫情感雞湯,給使用者提供感情慰藉和陪伴,然後賺取不菲的廣告費。現在一下子跳進職場培訓領域,可以說和以前的業務八桿子打不著。
這是由業務A向完全不同的業務B進行轉型,於是我的縱軸按照業務型別來劃分坐標。
從使用者群體來說,咪蒙的核心粉絲是初入社會的無知少女,還有生活不幸的家庭婦女。可從她的課程說明來看,她想要服務的是那些“有能力,但遲遲得不到加薪的人”。
這是由使用者群A向完全不同的使用者群B轉型,所以我的橫軸按照使用者群種類來劃分坐標。
最後不難看出,咪蒙月薪五萬的課程是一個風險極高的動作,未來效果如何非常值得懷疑。
以上就是“二維坐標系”思維的簡單介紹。在實際運用中,同樣有一些地方需要提醒。
註意事項:
運用“二維坐標系”的思維時,最難地方的是定維度。
怎樣的2個維度,能夠恰到好處地描述你想要分析的物件,既不會有失偏頗,也能夠精準概括?這是值得花大功夫去研究的。
例如在上文麥肯錫的PPT模板中,將“產品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定位”作為描繪產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這是一個比較準確的做法。
因為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受歡迎,就是看它對消費者的的吸引程度以及塑造出來的品牌形象如何。相反如果用諸如“產品包裝”,“產品價格”等維度來描述,就說不通。
其次,你定下的維度一定要有線性變化的特徵,這樣才能分割出不同的坐標區間。
例如時間的變化:過去,現在,將來;
也可以是程度的變化:低,中,高;
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種類變化:使用者A,使用者B,使用者C…
總之,“維度”一定要具備變化的屬性。這樣你的橫軸和縱軸才能分割出不同的坐標區間,進而演化出那些四宮格、九宮格甚至十六宮格來。
03 “由下至上的金字塔”思維
這是今天最後一個思維模型。
金字塔思維,描繪的是事物層層遞進的關係。它的展現形式是由下至上,一層扣一層,從基礎到高階。
麥肯錫的PPT模板第12頁將它進行了呈現:
金字塔模型多用於對一個事物進行分層分析。它從底層基礎開始找起,逐漸向上拓展,直到頂端。越往上,越稀有。
最為大家熟知的金字塔模型,應該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如下圖):
在上面這張圖中,最下麵的“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礎最底層的需求。在“生理需求”之上,逐漸拓展出“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直至“自我需求”。
在這個金字塔中,每一個上層需求,都必須建立在它的下層需求“被滿足”的條件上。
例如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我們才會對社交有需求;反之如果自己吃不飽穿不暖,誰還會有心思去交朋友?
再比如,只有我們的社交需求被滿足了,才會衍生出讓自己被尊重的需求;反之如果連基本的社交朋友圈都沒有,談何尊重不尊重?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在日常工作中,這個思維可以運用在多個方面。
例如,在品牌諮詢領域,經常用這個模型來描述一個品牌的理念和定位(如下圖)。
上圖金字塔的邏輯是,首先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具備針對性功能的產品,然後從產品的功能特性中提煉出品牌的感性價值,最後將這些感性價值抽象成精煉的品牌定位語言。
比如白酒品牌江小白的定位,就可以用下圖去呈現:
看不清楚的朋友,我用文字再寫一遍。
品牌定位:
最懂年輕人的白酒;
產品的感性價值:
給年輕人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和情感陪伴;
產品的理性功能點:
輕口味(小曲清香),休閑型的高粱酒;
消費者需求:
年輕消費者不喜歡傳統白酒的厚重口感,更傾向於舒適利口的白酒;
從下至上,先研究消費者需求,然後研發產品的理性功能,再上升到感性價值,最後升華成為品牌定位。
這就是金字塔模型的運用。大家在平時使用這個思維時,同樣有一些需要註意的地方。
註意事項:
金字塔模型,和我平時經常說的“金字塔原理”,有聯絡也有區別。
聯絡在於,它們都描繪了一種層層遞進的發展邏輯,並且都出自於麥肯錫。區別在於,“金字塔原理”是由上至下的總分思維。比如先說結論,再依次擺出論據,層層剖析。
而今天介紹的“金字塔模型”是從下至上的“蓋房子”思維。先從最根本基礎的東西找起,然後逐層上推,層層加碼,不斷拔高。
雖然都是金字塔,但是起點不同,用處也不同。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最後我用一張圖來總結這三個思維模型: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感謝大家的時間。
據統計,99%的大咖都完成了這個神操作
▼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 乾貨 大資料 | 揭秘 | Python | 視覺化 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 AI | 1024 | 段子 | 區塊鏈 | 數學
Q: 你都有哪些理清思路的好方法?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