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考來臨,這兩天你是在回憶自己的青春往事,還是在討論今年的語文作文和數學最後一道大題?今天小編帶你認識一位別人家的孩子: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996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2008年尹希受聘擔任哈佛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15年9月晉升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去年年底,哈佛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校友尹希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成為本年度唯一獲獎華裔。
▲尹希(圖源網路)
此次尹希以其在弦論方面的研究,獲得科學突破獎。
科學突破獎被稱為“豪華版諾貝爾獎”,旨在獎勵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和數學科學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讓他們能像“搖滾明星”一樣得到公眾的認知,單項獎金達300萬美元,於2013年開始頒發。
“科學家理應得到更多獎勵和關註。”科學突破獎的投資人之一、網際網路投資人尤里·米爾納說,“這正是我們讓頒獎典禮和相關內容在電視上推送的原因,因為我們希望發出基礎科學重要性的訊號。”
01 未滿32歲 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
尹希9歲就讀於北京八中少兒班;12歲參加高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7歲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弦論和量子場論。2008年,哈佛大學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博士留校繼續研究工作,在哈佛大學物理系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9月,未滿32歲的尹希任哈佛大學正教授。
尹希的晉升也掃清了此前莊小威學姐保持的紀錄,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這也使他一度成為各大媒體關註的焦點,有人稱尹希為“神童”“天才”,而尹希卻不以為然。
他說:“我覺得神童這個詞對我來說非常怪異。稱一個人為神童,這個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樣,覺得你是一個在馬戲團表演的角色。”
02 小學二年級 就“看”大學微積分
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一路都是別人眼裡的“超常兒童”。
讀小學時,尹希一到週末就喜歡“賴”在家裡,而不像別的孩子喜歡在外面玩。令尹希的媽媽沒想到的是,她發現兒子手裡捧著的書,居然是大學的微積分課本。媽媽認為,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肯定看不懂大學的微積分,就把書收起來了。可後來,她發現兒子還是對微積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尹希的父親經常帶他到實驗室做一些實驗。對他的興趣做引導。尹希說:“實際上,我當時比較有興趣的是他大學時候的一個量子力學的課本。雖然實際上當時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我對當時課本里的薛定諤方程還有各種波函式都非常有興趣。”
他說:“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學習的秘訣。最重要的東西是我對這個學科本身有興趣。任何人如果有興趣,你覺得是一個很好玩的事情,都會專註的學。如果你沒有興趣的話,感覺是被逼著學這個東西,這是很不成功的事情。”
03 大學期間 他總是最早到教室
1996年,不到13歲的尹希從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簡稱少兒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成為該校最小的一名學生。
尹希在中科大學習很刻苦。在大二,他每天6點半左右就起床,跑到教室去佔座。在隨後的三年大學時間,他幾乎每次上課都是最早到教室的學生。
不少同齡人17歲時還未上大學,而17歲的尹希已完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五年制本科學業。2001年,尹希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也是當時學校年齡最小的學生。
04 留學哈佛 留校任職
正是尹希的“任性”吸引了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弦論領軍人物安德魯·施特羅明格的註意,並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導師。施特羅明格教授曾在中國工作過,大學期間也學習過漢語。
他說:“尹希來哈佛的時間比較年輕,只有16-17歲,可是我很快發現他的能力了不得,他很快開始告訴我我不知道的知識,關於理論物理。”
“他很刻苦,也很聰明,記憶力超強。但只有這三點是不夠的,”施特羅明格教授評價道。“他也非常大膽,創新。他不太介意別人在一些物理問題上的評價和想法。他會自己嘗試解決,獨立思考。”
2013年2月15日,尹希榮獲2013年美國斯隆研究獎,他的研究工作包括: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等。
“我覺得他的學術風格是永遠都找最難的題目去研究,”尹希博士班的學生邵書珩說。“我覺得他是非常專註的、耐心的、抽絲剝繭的,把一個題目由大化小,把每個細節一步一步做出來以後,每次都是在這個研究project接近尾聲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有一絲曙光,最後一切都解決了。”
亞歷克斯·盧普薩斯卡是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他說:“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尹希是聽了他的一堂課。我那時是個資歷較淺的研究生,感覺尹希上課時有點兒令人生畏,因為他講課速度太快了。”
“你知道,我在08年的時候剛成為助理教授之後開始上課,試圖把最多的東西放到最短的時間講完,”尹希回憶道。“當時的課講的非常得難,也非常得快,甚至有同學覺得完全跟不上,然後哭著進了系主任辦公室抱怨。系主任找我談話,說你不能這樣講課。後來我發現,如果我講得越慢,學生越喜歡。所以我儘量少花時間備課,因為如果我備課時間太多的話,就對這些東西太熟悉,就會講得很快。”
邵書珩說:“我最印象深的是他講課非常清楚。一旦你能夠跟上那個速度,你會覺得他每一個重點,每一個細節都會提到。這個尤其對於像我這樣的學生,還在學習某個領域的時候,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該註意、該知道的細節都包含進去。”
05 身在物理系 並非“書獃子”
整日埋頭於符號與公式的海洋裡,尹希是否也像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裡的物理學家謝爾頓, Sheldon那樣“書獃子氣”?在與尹希平日的接觸中,他的同事和學生都不這樣認為。
盧普薩斯卡說:“尹希玩‘臉書’,也有智慧手機,也是一身學校的運動裝備。我覺得他雖然在一個歷來被稱為‘書獃子’領域裡,但他本人一點兒也沒有給人那種書獃子的刻板印象。”
他補充說:“尹希非常認真,對自己做的事情精益求精。但他同時也很風趣,讓人很喜歡和他在一起,跟他聊天。”
邵書珩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說:“我覺得他是非常專註的人,而且非常享受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當中。不管是物理、還是數學、還是下班會從事的各式各樣的運動或是休閑活動。”
06 生活叛逆的運動達人 被贊純爺們
“雖然現在已經30多歲了,但是我還是一直有這種年輕時候的叛逆感,”尹希說:“我不喜歡做別人都做過的事情,我最有興趣的都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東西。”
除了工作,這位年輕的物理系教授平時都喜歡做什麼呢?
“我比較喜歡運動。在有幾年的時間,我花很多時間跑步,有些時候甚至並不是運動的本身,而是我需要在工作之外,有一個能夠把我的精力集中放在上面的東西。所以我當時把跑馬拉松,提高我的成績當作我工作之外最重要的標的,”尹希說。“我30歲之後,當時腳也有傷,覺得跑步很難再提高了,所以我就改變做其他的運動,比如攀巖。”
之所以喜歡攀巖,是因為他“想做大部分人做不到的東西”。
他說:“我覺得我從小就非常善於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工作。我甚至會覺得大學之後,考試,如果搶時間做題,非常難的考試,我反而覺得很刺激。實際上在某些程度就和攀巖一樣。所謂那種lead climbing(先鋒攀登),你會往上爬的時候,繩子在你的下麵,你如果掉的話就會掉很多,會有很大的風險,但是這時候,你需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我很喜歡在這種有壓力的環境下做成東西。”
亞歷克斯·盧普薩斯卡是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聽過尹希的課,也與尹希一同共事。談到尹希的攀巖水平,盧普薩斯卡贊不絕口:“他能只用一隻胳膊就把自己整個人拉上去,簡直不可思議。不過他也給我了一些指點,人挺好的。他有個小女兒,叫美美(音譯)。他們一起去攀巖。我也跟著他們去了幾次,他都幫助我。”
07 “家的感覺”很重要
尹希的女兒今年七歲,由妻子全職照顧。
他說:“我和妻子是在網路的dating website認識的。03年之後,我們談了一個月,發郵件之後,我就飛去看她。她在肯塔基州,住在離辛辛那提很近的地方。”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考慮去交友網站徵友?
尹希回答:“首先,我在那個時候在社交上很拘束,我覺得在網路上更加能夠和人溝通,所以就這樣。”
尹希不僅在物理方面有所建樹,還在繪畫方面略有所長。
“可能5-6歲或者7-8歲的時候,我母親一直讓我學繪畫,當時我非常反感。但後來發現,畫畫還是有好處,”他說。“因為在我03年的時候,剛剛遇到我現在的妻子的時候,我就給她畫了一張畫,聖誕節給她做了一個禮物。所以說,我這個小的時候學的技能,過了20多年之後就用上了。”
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生活豐富多彩的人,為什麼年紀輕輕就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尹希說:“我父母的關係自從在我上小學的關係就非常不好,基本上在我上中學之後我的父母就屬於半離婚狀態。實際上我經常喜歡在學校待著,不想回家,因為回到家裡就覺得父母不在一起很沒意思。見到我的妻子之後,我覺得她對我來說就是給我一個新的家庭這種感覺,我覺得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尹希說,他的父親從來沒有見過他的妻子和女兒。
“我父親在03年之後去世了。而且就是我從來美國之後就一直沒有機會再一次見到我的父親,”他說。“所以,這是我覺得可能是最遺憾的事情。”
尹希平時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女兒呢?
他說:“我並不會教育她,因為教育她是送她去學校的目的。我主要只是晚上在睡覺前陪她讀書,有時候陪她去玩,帶她去外面爬山,攀巖,這些平時有興趣的東西。”
尹希說:“人的成功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並不是你的職位有多重要,也不是你能掙多少錢,生命中這都是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做你想做的東西,生活上能很開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做既所愛才能更好地發揮所長,這大概是尹希等人最想傳遞的資訊吧。
來源:精彩英語演講(ID:ispeech666)綜合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絡。
推薦閱讀
Q: 你身邊都有哪些開掛的學神?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