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最近刷了不少屏,雖然劇情本身很稀鬆平常,無外乎宅男逆襲一路高潮到底抱得美人歸的起點爽文式故事,但其中的情懷加成大到足以掩蓋本身情節的單薄,也毫不影響我們在看到某個熟悉的角色一閃而過時的熱血澎湃。
關於這部電影,目前討論最多的就是“彩蛋”,因為它本身就是尋找彩蛋且充斥著彩蛋的電影。電影刻畫了一群玩家為了集齊三把鑰匙,展開了對遊戲創始人 Halliday 過往的探索,並從日誌和生活片段等去尋找解答謎題的蛛絲馬跡的故事;而電影中各種經典作品角色和元素以各種方式出現,更是激發了一大批玩家對過往遊戲的美好回憶。
科幻作品一直以來都是想象力的天堂,各色元素天馬行空超脫現實。回憶我們看過的一些早期標榜“科幻”的文學或是電影作品,比如《星際迷航》《回到未來》,有不少當時看起來炫酷的“高科技”,都已經成為了現實。
另一部同樣以虛擬現實遊戲為主題的動漫作品《刀劍神域》,也勾勒出了一個現在技術還無法企及的世界:《刀劍神域》構造的是一個“完全潛行”的狀態,實現手段是將大腦神經和頭盔 NERvGear 相連,並切斷現實世界的肉體意識。所以在《刀劍神域》第一季中的虛擬世界裡“死亡”,也會造成現實世界中的“腦死亡”,說白了就是“真的死了”。
但反觀我們在《頭號玩家》世界中看到的技術,則明顯“接地氣”得多。比如 VR 頭戴式顯示器、觸覺手套和體感配件,都是現在已有雛形並不算超前的產物。
問題在於,在 2018 年的今天,想要獲得類似《頭號玩家》中 2045 年世界裡的那種遊戲體驗,得花多少錢?
在此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頭號玩家》世界裡的具體裝置。雖然這部分在電影中沒做過多介紹,但在原著小說中,作者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對男主角韋德的使用裝置有詳盡的描述,很完美地解決了“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這幾個部分,這裡節選部分:
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全自動調節的觸覺椅上度過的,當我在綠洲飛翔、墜落或者是前進時,它能透過震動、旋轉或是搖晃讓我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
頭盔名為 RLR-78000,擁有一塊最先進的視網膜螢幕,能夠將綠洲的世界直接投射到人眼的視網膜上;定製的綠洲主機配備了超大硬碟,足以將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所有資料都備份三遍。
頭部以下是體感衣,改寫了我脖子以下的全部身體,外部是一層精密感應器,可以感受並傳輸我的動作,輔助我在綠洲裡更好的行動;我的觸覺手套來自日本,感測器同樣完全改寫了手掌,讓人能感覺到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東西。
椅子底下是一款全方位跑步機,可以讓我朝任意方向無限奔跑並讓我保持在平臺最中央,它還可以模擬上臺階和走斜坡的情況。
音訊系統由公寓牆壁、地板和天花板一系列超薄揚聲器組成,可以提供 360° 環繞立體聲。
還有特殊的氣味製造機,可以模擬 2000 多種不同的氣味,不管是玫瑰花香還是海風,亦或者是燃燒的味道都能完美再現;當然有些人喜歡估計用噁心味道來找麻煩,所以我平時都是關上的。
這麼看,總覺得小說裡的男主角顯然比電影裡最初的那位要有錢一些(當然也或許是電影能夠展示的篇幅有限),但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完美體驗一款 VR 遊戲,視覺和觸覺都是無法閹割的部分。
先來說最核心的視覺裝置,也就是 VR 顯示器。在《頭號玩家》電影中它的外觀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見的滑雪護目鏡,內部則是一整塊的全息顯示屏。
鑒於不少玩家可以戴著它在馬路上大搖大擺,大概它還支援無線連線。
單論外表,目前最接近這款裝置的是美國 Avegant 公司推出的虛擬現實裝置 Glyph,售價約為 3100 元人民幣。它同樣藉助的是視網膜投射技術,可以直接把影像投射到雙眼上,但目前還無法做成百分百的沉浸體驗;另外從功能性來說,它也並不是一個 VR 裝置,而更像是一個看電影聽音樂的產品。
如果我們只是想找一個頭戴式顯示器,標準再放低一些,淘寶上就能找到很多連牌子都叫不出來的款式,它們大部分價格都低於 500 元,只需要我們的智慧手機就能驅動了,閑著沒事享受一部 VR 小電影,感覺也不差。不過這些顯然不是拿來遊戲的選擇。
所以,如果要做到類似《頭號玩家》中的沉浸式 VR 裝置,HTC VIVE 和 PS VR 才是更適合的選項。HTC VIVE 是目前硬體體驗最好的 VR 平臺,如今還可以靠無線模組、配套耳機來獲得更好的整合體驗,但價格自然也是不菲,HTC VIVE 初代仍需要 4000 多元,最新的 Pro 版則需要近 6000 元。
何況有一臺 HTC VR 還不夠,我們還得提前先搞定一臺中高階 PC。
至於 PS VR,雖然效果不如 HTC VIVE,不支援無線連線,而且更傾向於讓玩家坐著玩,但勝在價效比更高,組一套初代 PS4+PS VR,現在花費不會超過 4000 元人民幣。
但 VR 裝置僅僅只是解決了“視覺和聽覺”兩個部分,“觸覺”則需要另外的裝置來解決,脖子上還有專門的面部識別器來同步展現現實世界裡的情緒波動。
所幸我們在現實世界中都還能找到對應的產品。
首先是由 HaptX 公司推出的 Gloves 手套,它首次亮相是在 2017 年年底,外觀更類似於外骨骼機械,但裝置內部有上百個感應器單元,並可以和 VIVE 控制器聯動。每當玩家在虛擬世界裡觸控時,手套便會改變內部的空氣壓力來模擬相應的觸覺。
可惜的是,這款產品目前尚未投入量產,因此定價未知。不過按照開發者的說法,它在未來 2-3 年內才能降到普通消費者消費得起的水平,目前主要面向的是企業使用者。
其次是 Tesla Suit 體感衣,從 CES 2018 的實物演示來看,它藉助的是肌肉電脈衝技術,以生物電的形式來將感覺由神經系統傳到大腦,除了人體觸感,還可以模擬溫度,所以號稱比單純的震動反饋要更為豐富細膩。
不過以它在 2016 年的眾籌價格來看,一套衣服就需要約 15000 元人民幣,短期內也只能是氪金玩家專屬了。
至於說到“跑步機”,這裡就不能不提到 Virtuix Omni 了,它的底座形態很接近電影中 IOI 公司批次提供的裝置,在本月初我們還看到基於《頭號玩家》中 Aech 房間的演示作品。
但準確來說,Virtuix Omni 並不是一個“跑步機”,玩家需要先穿上一雙特殊的鞋然後在底座上是進行“太空漫步”,從而模擬虛擬世界的行走。這樣的好處在於不用擔心不同區域和方向的問題,之前套裝價約為 4300 元人民幣。
最後是面部識別,我所見過的最棒的解決方案,是來自於今年 GDC 大會上的由虛幻引擎展示的實時動作捕捉系統。面部神情的一舉一動,以及口型,都可以很完美地還原到虛擬角色上,效果非常的驚艷。
但你說實現商品化,短時間估計也是難以實現的。
以上,大概就是我們現階段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裝置了。從個人使用者角度來說,將剛才所說的能夠買到的裝置聚合到一起,花個 5-10 萬基本可以搞定,在理論層面我們的確可以組建一套《頭號玩家》“低配版”,效果可能差點,但玩個光槍射擊遊戲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希望進一步貼近真實,我其實更建議去迪士尼遊樂場或是大阪環球影城,或者是一些著名的 VR 體驗館。這些地方往往會有定期的 VR 遊玩專案,還會專門對場景進行改造,以進一步配合 VR 內容帶來更加擬真的體驗。
雖然《頭號玩家》中的各種裝置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跡可循,但其中最關鍵的軟體部分 —— 那款大型網遊“綠洲”,就真的已經遠超我們的想象了。
按照電影的描述,這是一個“以真物體感模擬系統為核心打造的一個虛擬世界”,也是一個“所有人都把時間花在同一款遊戲”中的時代,以至於連創始人自己都無法控制它的發展速度,只能選擇在彩蛋裡包括了一個毀滅所有的按鈕。
畢竟虛擬世界的終極形態,對人類來說基本就是另一層面上的“現實”。
然而在 2018 年,我們還很難找到一個基於 VR 技術開發的 MMO 網路遊戲,可誰知道 40 年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保不準在遊戲裡肝一肝,還真能演一齣反轉逆襲走向人生巔峰的劇本。
電影可以造夢,而《頭號玩家》用一個基於現實要素的科幻遊戲世界 ,造就了一個離我們無限接近的未來。當技術的天花板能夠支撐起我們所希望的虛擬世界後,你是否也會不顧一切地逃向屬於自己的“綠洲”世界?
嗯,除了週二和週四。
來源:愛範兒(ID:ifanr)
推薦閱讀
全球100款大資料工具彙總(前50款)
4個最受歡迎的大資料視覺化工具
Q: 斯老爺獻給全球宅男的作品,看了沒?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qinshi@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