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榜單: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

2016 年,美國熱門影片《天才捕手》(Genius)講述了文學編輯珀金斯捕捉菲茨傑拉德(F.Scott Fitzgerald)、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沃爾夫(Thomas Wolfe)等天才作家和天才作品的真實故事。


圖 | 美國電影《天才捕手》劇照

實際上,科技界也滿是同樣的故事,甚至比文學故事更宏大、更動人人類就是依靠科技,一步步進化到今日的文明。科技就是實力,不僅關係民生福祉,也關係民族的盛衰安危。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Innovators Under 35)評選,就是在全球範圍內尋覓傑出的科技人物和科技專案。榜單中的陌生名字,後來都成長為行業領袖,如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張鋒、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等。

終於,該全球權威榜單在 2017 年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併在近日公佈首屆評選結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佈了由中美編輯部及評審委員會共同評選出的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以下為獲獎者名單:

先鋒者


叢樂,基因編輯

年齡:30 歲

職位: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訪問學者

獲獎事由:首次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作用於人類和鼠類細胞,並揭示了相關技術在基因治療,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陸朝陽,量子資訊科技

年齡:35 歲

職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教授

獲獎事由:研究涉及量子物理、通訊和計算等多個領域,三次掃清光子糾纏的世界紀錄,首次實現了基本粒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首創量子點脈衝共振熒光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單光子源品質,併進一步製備了綜合效能最優的單光子源,使之可應用於量子計算領域。


餘存江,橡膠半導體

年齡:34 歲

職位:美國休斯敦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助理教授

獲獎事由:發明瞭一種可拉伸的橡膠半導體材料,併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各種全橡膠電子電晶體、感測器、整合器件與系統,為半導體材料加上了“可拉伸”這一多年無法實現的效能,將在眾多許多領域產生革命性的推動作用。

朱書,腸道免疫與腸道微生物

年齡:33 歲

職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獲獎事由:研究腸道免疫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首次揭露Nod樣受體識別腸道病毒的原理及其介導的免疫反應,讓靶向調節這種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用於治療或改善相關感染和炎症性疾病成為可能。

朱軍,貝葉斯人工智慧理論、方法與平臺

年齡:34 歲

職位: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

獲獎事由:取得多項貝葉斯研究成果,跳脫過去 250 多年曆史的經典貝葉斯“非先驗即似然”框架,並將 20 多年來相互分離的兩大方向,最大間隔學習和貝葉斯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還開發了“珠算”機率程式設計庫。


何慶林,拓撲量子計算

年齡:29 歲

職位:北京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事由:利用拓撲絕緣體為材料基礎製作拓撲量子計算元器件,發現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邊緣模(又稱“天使粒子”)。這項針對新型拓撲材料的研究,有望挖掘其新穎的量子效應,讓我們距離拓撲量子計算又更近了一步。

李林鮮,生物製藥

年齡:32 歲

職位: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助理教授

獲獎事由:發現一類人體自身分子的治療潛力,結合了組合生物材料庫、細胞微晶片和高通量篩選,掃清了生物材料研究的臨床前限速障礙,加速了新型治療手段的開發和應用。

孫永明,電化學儲能材料及器件

年齡:34 歲

職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

獲獎事由:專註鋰離子電池材料,開發出獨特的正極鋰補償新增劑,提高了電池能量密度,開發複合型負極材料改善柔性/可拉伸電池關鍵的能量密度、機械強度和穩定性等技術指標。

遠見者


陳雲霽,人工智慧晶片

年齡:34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研究員

獲獎事由:歷經多年的技術攻關,在人工智慧興起的大潮之下,建立寒武紀基礎研究團隊,開發的AI晶片元件將有機會成為AI浪潮中重要的基礎。


查正軍,影象影片分析

年齡:34 歲

職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資訊科技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獲獎事由:針對多媒體分析檢索中的“語意鴻溝”和“意圖鴻溝”難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提出了融合背景關係資訊的影象影片分析系列方法、顯著提高了內容分析的準確度和檢索的精度。

沈亦晨,光學人工智慧晶片

年齡:28 歲

職位:Lightelligence 聯合創始人兼 CEO

獲獎事由:從光學計算的獨特角度切入群雄逐鹿的 AI 晶片戰場,有望將現有人工智慧晶片的計算能力提升1000倍,同時將能耗降低至百分之一。

盧策吾,計算機視覺

年齡:34 歲

職位: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獲獎事由:他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對解決視覺關係識別、行為理解、深層次語意理解等一系列難題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吳海山,計算機視覺、資料挖掘

年齡:33 歲

職位:深知科技創始人兼 CEO

獲獎事由:利用時空資料挖掘,量化分析並預測群體行為,透過移動大資料來驅動經濟系統的量化研究,為經濟問題提供洞察。

劉穎,線粒體應激在衰老相關疾病中的作用

年齡:33 歲

職位: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獲獎事由:證明瞭生物體存在著對線粒體功能的監察,線上粒體應激機制的研究上取得許多原創性成果,為防治衰老相關疾病帶來了全新思路。

朱明傑,機器學習、資料挖掘

年齡:34 歲

職位:氪信創始人兼CEO

獲獎事由:結合高維資料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融合大型金融場景打磨形成的強大知識系統和經驗,提出場景化風控解決方案和產品體系,以超越人工定義的深度及廣度對資料進行價值挖掘。


魏思,深度學習、語音識別


年齡:35 歲

職位: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

獲獎事由:帶領團隊研發語音識別新框架,和傳統深度學習模型相比,增加了“記憶塊”的模組,用以儲存對判斷當前語音幀有用的歷史資訊和未來資訊,可以使響應時間可以大大縮短。


徐穎,航空航天、衛星導航演演算法

年齡:34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導航技術研究室副主任

獲獎事由:長期從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相關建設工作,以完成工程任務為主線,在衛星導航及其增強技術方面開展了系統的演算法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工作。

王震,複雜性網路

年齡:31 歲

職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獲獎事由:探索了群體行為動力學及其在網路工程中的應用,為網際網路、交通網、生物網等在內的各種複雜網路的穩定性分析與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工具和全新視角。

樓天城,自動駕駛

年齡:31 歲

職位: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 CTO

獲獎事由:創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小馬智行(Pony.ai)。透過自行打造的集中式多層系統(centralized multi-layer system),強化了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了效能提升,並且正在讓技術快速落地。

發明家

韓璧丞,腦機介面、智慧假肢

年齡:30 歲

職位:BrainCo 及 BrainRobotics 創始人兼 CEO

獲獎事由:將腦機介面落地商用,開發多項腦機介面技術產品,並同時投入研究開發改善多動症、自閉症患者問題的腦機介面技術產品,有望成為改變許多患者與家庭的關鍵創新發明。

曾曉東,物聯網支付技術

年齡:31 歲

職位:螞蟻技術實驗室無人值守演演算法技術負責人

獲獎事由實現中國首家無人超市落地展示,將無人超市打造成為零售行業標桿,激活了國內無人值守零售領域發展的可能性。

韋福如,自然語言處理

年齡:34 歲

職位: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 研究經理

獲獎事由: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透過機器閱讀理解文字識別理解情感、觀點以及情緒,並以此成功開發聊天機器人聊天引擎。此外還能讓機器人也能作詞和作曲,開啟人工智慧自主思考創作的可能。

王星澤,光電人工智慧

年齡:28 歲

職位: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獲獎事由:使用 AI 加光電技術,設計開發新穎影象感測器,收集光波中額外物理量,進而結合與之相匹配的人工智慧演演算法和訓練場景,達成大幅度地改善視覺感知的實際效果,對於提升製造工序自動化效率、以及繞障物體識別技術帶來創新突破進展。

陳成猛,石墨烯規模化生產技術

年齡:32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獲獎事由:堅守石墨烯研究 10 載,突破石墨烯大批次製備技術,讓生產成本下降一個數量級,並打通了石墨烯從原料、材料、器件到應用的創新鏈。

劉霽,機器學習

年齡:34 歲

職位:騰訊 AI Lab 專家研究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事由:提出一系列非同步並行演演算法,解決了傳統同步並行演演算法瓶頸問題,設計機器學習中去中心化的平行計算框架,可以極大地減少通訊代價。

創業家

姚頌,人工智慧晶片

年齡:24 歲

職位:深鑒科技創始人兼 CEO

獲獎事由:創立領導的深鑒科技在深度壓縮技術和稀疏神經網路硬體加速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透過底層架構的創新與軟硬體協同設計,已可在不同行業落實具有高效能的深度學習應用場景。


徐冰,機器學習、人臉識別

年齡:29 歲

職位: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

獲獎事由:參與發明瞭超越人眼辨識能力的人臉識別演演算法,並透過聯合建立獨角獸商湯科技將其從學界帶向了工業界,將中國原創技術輸出到世界。

印奇,人臉識別

年齡:29 歲

職位:曠視科技創始人兼CEO

獲獎事由:建立人臉識別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將技術整合在攝像機等前端硬體中,大幅提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效率,在泛安防業務上獲得了更好的結果。

戴文淵,遷移學習、資料挖掘

年齡:34 歲

職位:第四正規化創始人兼 CEO

獲獎事由:創立的人工智慧公司第四正規化致力於實現人工智慧應用的廣泛落地,獲得中國排名前20大銀行超過半數的採用,併成功將人工智慧跨領域應用到疾病預診、古籍識別等。


邱純鑫,LiDar

年齡:34 歲

職位:速騰聚創創始人兼CEO

獲獎事由:潛心研究鐳射雷達技術近 10 年,結合機器學習、三維資料處理演演算法和鐳射雷達感測器硬體方案,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超越人眼的環境感知能力,加快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來臨。


宿華,機器學習、社交網路

年齡:35 歲

職位:快手創始人兼CEO

獲獎事由:創業 34 次的連續創業者,打造出了日活 1 億的“全民APP”,他的產品記錄下了這個時代。


人文關懷者

金虹,清潔能源、奈米技術

年齡:34 歲

職位: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專案管理辦公室(PMO)主任

獲獎事由:在創新速度被視為最大挑戰的清潔能源領域,加速了低碳能源技術轉化過程。作為能源企業中的技術與技術管理創新者、內部創業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專案的試錯成本和時間,推動了能源創新與成果轉化。

王旭, 城市汙水資源可持續管理

年齡:32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獲獎事由:提出的“凈環境效益”模型綜合了能耗、化學品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等產生的環境影響,以及汙水和汙泥中有用物質的資源環境效益。構建出了面向節能、低碳與資源迴圈利用的汙水處理系統多標的評估新框架,利用大資料開創了城市汙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新樣式。

劉倩,超痕量環境汙染物的快速檢測

年齡:34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獲獎事由:基於新型超痕量分析檢測技術,針對環境中的顆粒汙染物,開發出能夠甄別其來源、追蹤其行為、以及對其快速篩查鑒定的技術,為環境科學中顆粒汙染物的研究註入新的活力。

周歡萍,光伏太陽能電池材料技術

年齡:34歲

職位:北京大學特聘研究員

獲獎事由:使用全新方法創下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讓鈣鈦礦型電池這種兼顧低成本與高效率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擁有了走出實驗室、投入大規模低成本生產,進而走向市場參與商業發電領域競爭的可能。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 35 位 35 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者,共分為發明家(Inventors)、創業家(Entrepreneurs)、遠見者(Visionaries)、人文關懷者(Humanitarians)及先鋒者(Pioneers)這五大類。此份榜單的標的是在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

在歷年的入選榜單上,我們能看到很多如今已經改變了世界的名字:谷歌聯合創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雅虎創始人楊致遠、Linux 之父 Linus Torvards、伊利諾伊大學的材料科學家約翰·羅傑斯、蘋果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iRobot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Helen Greiner,以及 PayPal 創始人 Max Levchin 等。每個獲獎者都在各自領域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們代表了科技與商業的創新精神。

1999 年到 2016 年這 17 年間,共有數十名華人獲此殊榮。2017 年,華人獲獎者更是達到破記錄的 6 位。來自中國的新興科技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因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 2017 年 5 月正式宣佈,協同中國地區獨家合作伙伴 DeepTech 深科技一道將榜單落地中國,正式推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青年 35 人

2010 年,Innovators Under 35 榜單首次進行區域性評選,如今,其區域性榜單包括亞洲、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的數個國家。中國區評選旨在以全球視野挖掘最有創新能力的中國籍科技青年,此外,該榜單也是 Innovators Under 35 榜單史上規模最大、評委級別最高的區域性榜單,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迅速崛起。

本次中國榜單評選有幸獲得 36 位重量級專家的支援,他們是來自國內外各個專業領域的權威人士。感謝以下評審的支援:


這份榜單不僅彙集中國最有潛力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科技青年,更展現了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與商業趨勢。參選者將作為成員自動加入 IU35 全球社群,並有機會向全球權威科學界及產業界人士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和創新能力。

來源:DeepTech深科技授權釋出

精彩活動

福利 · 閱讀 | 免費申請讀大資料新書 第23期

推薦閱讀

2017年資料視覺化的七大趨勢! 

全球100款大資料工具彙總(前50款) 

論大資料的十大侷限

大資料時代的10個重大變革

大資料七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物聯網


Q: 你還期待哪位創新領袖上榜?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hzzy@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