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公眾號,可快速關註一起學Python)
作者:酷殼網-陳皓 原文連結:
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9085.html
也許是人到了四十多了,敢寫這麼大的命題,我也醉了,不過,我還是想把我的想法記錄下來,算是對我思考的一個snapshot,給未來的我看看,要麼被未來的我打臉,要麼打未來我的臉。無論怎麼樣,我覺得對我自己都很有意義。註意,這篇文章是長篇大論。
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世界觀代表你是怎麼看這個世界的。是左還是右,是激進還是保守,是理想還是現實,是樂觀還是悲觀……
- 人生觀代表你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成為有錢人,還是成為人生的體驗者,是成為老師,還是成為行業專家,是成為有思想的人,還是成為有創造力的人……
- 價值觀則是你覺得什麼對你來說更重要。是名是利,是過程還是結果,是付出還是索取,是國家還是自己,是家庭還是職業……
人的三觀其實是會變的,回顧一下我的過去,我感覺我的三觀至少有這麼幾比較明顯的變化,學生時代、剛走上社會的年輕時代,三十歲後的時代,還有現在。估計人都差不多吧……
- 學生時代的三觀更多的是學校給的,用各種標準答案給的,是又紅又專的
- 剛走上社會後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但學生時代的三觀根深蒂固,三觀開始分裂,內心開始掙扎
- 三十歲後,不如意的事越來越多,對社會越來越瞭解,有些人屈從現實,有些人不服輸繼續奮鬥,而有些人展露才能開始影響社會,而分裂的三觀開始收斂,我屬於還在繼續奮鬥的人。
- 四十歲時,經歷過的事太多,發現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世界太複雜,而還有好多事沒做,從而變得與世無爭,也變得更為地自我。
面對世界
年輕的時候,抵制過日貨,雖然沒上過街,但是也激動過,一次是1999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一次是2005反日示威,以前,我也是一個愛國憤青。但是後來,有過各種機會出國長時間生活工作,加拿大、英國、美國、日本……隨著自己的經歷和眼界的開闊,自己的三觀自己也隨著有了很多的變化,發現有些事並不是自己一開始所認識的那樣,而且還是截然相反的。我深深感覺到,要有一個好的世界觀,你需要親身去經歷和體會這個世界,而不是聽別人說。所以,當我看到身邊的人情緒激動地要抵制這個國家,搞死那個民族的時候,我都會建議他去趟那個國家最好在在那個國家獃上一段時間,親自感受一下。
再後來發現,要抵制的越來越多,小時候的美英帝國主義,然後是日本,再後面是法國、韓國、菲利賓、印度、德國、瑞典、加拿大……從小時候的臺獨到現在的港獨、藏獨、疆獨……發現再這樣下去,基本上來說,自己的人生也不用乾別的事了……另外,隨著自己的成長,越來越明白,抵制這個抵制那個只不過是幼稚和狹隘的愛國主義,真想強國,想別讓他人看得起,就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努力學習放在精益求精上,做出比他們更好的東西來。另外,感覺用對內的愛國主義解決對外的外交問題也有點驢唇不對馬嘴,無非也就是轉移一下內部的註意力罷了,另外還發現愛國主義還可以成為消費營銷手段……不是我不愛國,是我覺得世道變複雜了,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能力有限,請不要賦予我那麼大的使命,我只想在我的專業上精進,能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過一個簡單純粹安靜友善的生活……
另外,為什麼國與國之間硬要比個你高我低,硬要分個高下,硬要爭出個輸贏,我也不是太理解,世界都已經發展到全球化的階段了,很多產品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了。舉個例子,一部手機中的元件,可能來自全世界數十個國家,我們已經說不清楚一部手機是究竟是哪個國家生產的了。即然,整個世界都在以一種合作共贏全球化的姿態下運作,認準自己的位置,擁抱世界,持續向先進國家學習,互惠互利,不好嗎?你可能會說,不是我們不想這樣,是別人不容我們發展……老實說,大的層面我也感受不到,但就我在的網際網路計算機行業方面,我覺得整個世界的開放性越來越好,開源專案空前地繁榮,世界上網際網路文化也空前的開放,在計算機和網際網路行業,我們享受了太多的開源和開放的紅利,人家不開放,我們可能在很多領域還落後數十年。然而現在很多資源我們都訪問不了,用個VPN也非法,你說是誰阻礙了發展?我只想能夠流暢地訪問網際網路,讓我的工作能夠更有效率,然而,我在自己的家裡卻像做賊一樣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隨時都有可能被抓進監獄……
隨著自己的經歷越多,發現這個世界越複雜,也發現自己越渺小,很多國家大事並不是我不關心,是我覺得那根本不是我這個平頭老百姓可以操心的事,這個世界有這個世界運作的規律和方法,而還有很多事情超出了我能理解的範圍,也超出了我能控制的範圍,我關心不關心都一個樣,這些大事都不會由我的意志所決定的。而所謂的關心,無非就是喊喊口號,跟人爭論一下,試圖改變其它老百姓的想法,然而,對事情的本身的幫助卻沒有多大意義。過上幾天,生活照舊,人家該搞你還不是繼續搞你,而你自己並不因為做這些事而過得更好。
我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的態度是,有禮有節,不卑不亢,對待外國人,有禮貌但也要有節氣,既不卑躬屈膝,也不趾高氣昂,整體上,我並不覺得我們比國外有多差,但我也不覺得我們比國外有多好,我們還在成長,還需要幫助和協作,四海之內皆兄弟,無論在哪個國家,在老百姓的世界裡,哪有那麼多矛盾。有機會多出去走走,多結交幾個其它民族的朋友,你會覺得,在友善和包容的環境下,你的心情和生活可以更好。
我現在更多關心的是和我生活相關的東西,比如:上網、教育、醫療、食品、治安、稅務、旅遊、收入、物價、個人權益、個人隱私……這些東西對我的影響會更大一些,也更值得關註,可以看到過去的幾十年,我們國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這點也讓我讓感到很開心和自豪的,在一些地方也不輸別人。但是,依然有好些事的仍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而且還很糟糕,這個也要承認。而對,未來的變數誰也不好說,我在這個國度裡的安全感似乎還不足夠,所以,我還是要繼續努力,以便我可以有更多的選項。有選項總比沒得選要好。所以,我想盡一切辦法,努力讓選項多起來,無法改變無法影響,那就只能提高自己有可選擇的可能性。
面對社會
另外,在網上與別人對一些事或觀點的爭論,我覺得越來越無聊,以前被懟了,一定要懟回去,現在不會了,視而不見,不是怕了,是因為,網路上的爭論在我看來大多數都是些沒有章法,邏輯混亂的爭論。
- 很多討論不是說事,直接就是懟人罵人。隨意就給人扣個帽子。
- 非黑即白的劃分,你說這個不是黑的,他們就把你劃到白的那邊。
- 飄移觀點,複雜化問題。東拉西扯,牽強附會,還扯出其它不相關的事來混淆。
- 槓精很多,不關心你的整體觀點,抓住一個小辮子大作文章。
很明顯,與其花時間教育這些人,不如花時間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這樣就有更高的可能性去接觸更聰明更成功更高層次的人。因為,一方面,你改變不了他們,另外,改變他們對你自己也沒什麼意義,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長才有意義。時間是寶貴的,那些人根本不值得花時間,應該花時間去結交更有素質更聰明的人,做更有價值的事。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妻子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說過下麵的一句話。
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
把時間多放在一些想法上,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有意義的,把時間放在八卦別人,說長到短,你也不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你批評這個批評那個,看不上這個看不起那個,不會讓你有成長,也不會提升你的影響力,你的影響力不是你對別人說長道短的能力,而是別人信賴你並希望得到你的幫助的現象。多交一些有想法的朋友,多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那怕沒有成功,你的人生也會比別人過得有意義。
如果你看過我以前的文章,你會看到一些吐槽性質的文章,而後面就再也沒有了。另外,我也不再沒有針對具體的某個人做出評價,因為人太複雜的了,經歷的越多,你就會發現你很難評價人,與其花時間在評論人和事上,不如把時間花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改善自己或身邊的環境。所以,我建議大家少一些對人的指責和批評,透過對一件事來引發你的思考,想一想有什麼可以改善,有什麼方法可以做得更好,有哪些是自己可以添磚加瓦的?你會發現,只要你堅持這麼做,你個人的提升和對社會的價值會越來越大,而你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面對人生
現在的我,即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我不喜歡愛國主義,我也不喜歡崇洋媚外,我更多的時候是一個自由派,哪邊我都不站,我站我自己。因為,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能讓自己過好都是一些比較奢望的事了。
《教父》裡有這樣的人生觀:第一步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第二步要全力照顧好家人,第三步要盡可能幫助善良的人,第四步為族群發聲,第五步為國家爭榮譽。事實上作為男人,前兩步成功,人生已算得上圓滿,做到第三步堪稱偉大,而隨意顛倒次序的那些人,一般不值得信任。這也是古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在你我準備要開始要“平天下”的時候,也得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有沒有過好了,家人照顧好了麼,身邊有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可以去改善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提升自己,實現自我,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幫助身邊的人。這已經很不錯了!
什麼樣的人乾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階段做什麼樣的選擇,有人的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我深以為然,而且,我覺得選擇和決定,比努力更難,努力是認準了一個事後不停地發力,而決定要去認準哪個事是自己該堅持努力的,則是令人彷徨和焦慮的(半途而廢的人也很多)。面對人生,你每天都在作一個一個的決定,在做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有的決定大,有的決定小,你的人生的軌跡就是被這一個一個的決定和選擇所走走出來的。
我在24歲放棄了一房子離開銀行到小公司的時候,我就知道,人生的選擇就是一個翹翹板,你要一頭就沒有另一頭,選擇是有代價的,你不選擇的代價更大;選擇是要冒險的,你不敢冒險的風險更大;選擇是需要放棄的,因為無論怎麼選你都會要放棄。想想你老了以後,回頭一看,好多事情在年輕的時候都不敢做,而你再也沒有機會,你就知道不敢選擇不敢冒險的代價有多大了。選擇就是一種 trade-off,這世上根本不會有什麼完美,只要你想做事,你有雄心壯志,你的人生就是一個坑接著一個坑,你所能做的就是找到你喜歡的方向跳坑。
所以, 你要想清楚你要什麼,不要什麼,而且還不能要得太多,這樣你才好做選擇。否則,你影響你的因子太多,決定不好做,也做不好。
就像最前面說的一樣,你是激進派還是保守派,你是喜歡領導還是喜歡跟從,你是註重長期還是註重短期,你是註重過程還是註重結果……等等,你對這些東西的堅持和守護,成為了你的“三觀”,而你的三觀則影響著你的選擇,而你的選擇影響著你的人生。
價值取向
下麵是一些大家經常在說,可能也是大多數人關心的問題,就這些問題,我也談談我的價值取向。
掙錢。掙錢是一個大家都想做的事,但你得解決一個很核心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別人願意給你錢?對於掙錢的價值觀從我大學畢業到現我就沒怎麼變過,那就是我更多關註的是怎麼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值那個價錢,讓別人願意付錢。另外一方面,我發現,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不計較一些短期得失,越計較短期得失的人往往都是很平庸的人。有能力的人不會關心自己的年終獎得拿多少,會不會晉升,他們更多的關心自己真正的實力有沒有超過更多的人,更多的關註的是自己長遠的成長,而不是一時的利益。聰明的人從來不關心眼前的得失,不會關心錶面上的東西,他們更多關心的是長期利益,關心長期利益的人一定不是投機者,一定是投資者,投資會把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投資在能讓自己成長和提升的地方,那些讓自己可以操更大的盤的地方,他們培養自己的領導力和影響力。而投機者在職場上會透過溜須拍馬討好領導,在學習上追求速成,在投資上使用跟隨策略,在創業上甚至會不擇手段,當風險來臨時,投機者是幾乎完全沒有抗風險能力的,他們所謂的能力只不過因為形勢好。
技術。對於計算機技術來說,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我並不害怕要學的東西很多,因為學習能力是一個好的工程師必需具備的事,我不懼怕困難和挑戰。我覺得在語言和技術爭論誰好誰壞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沒有完美的技術,Engineering 玩的是 Tradeoff。所以,我對沒有完美的技術並不擔心,但是我反而擔心的是,當我們進入到一些公司後,這些公司會有一些技術上的沉澱也就是針對公司自己的專用技術,比如一些中介軟體,一些程式設計框架,lib庫什麼的。老實說,我比較害怕公司的專用技術,因為一旦失業,我建立在這些專用技術上的技能也會隨之瓦解,有時候,我甚至害怕把我的技術建立在某一個平臺上,小眾的不用說了,大眾的我也比較擔擾,比如Windows或Unix/Linux上,因為一旦這個平臺不流行或是被取代,那麼我也會隨之淘汰(過去的這20年已經發生過太多這樣的事了)。為了應對這樣的焦慮,我更願意花時間在技術的原理和技術的本質上,這導致我需要瞭解各種各樣的技術的設計方法,以及內在原理。所以,當國內的絕大多數程式員們更多的關註架構效能的今天,我則花更多的時間去瞭解程式設計正規化,程式碼重構,軟體設計,計算機系統原理,領域設計,工程方法……因為只有原理、本質和設計思想才可能讓我不會被綁在某個專用技術或平臺上,除非,我們人類的計算機這條路沒走對。
職業。在過去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從基層工程師做到管理,很多做技術的人都會轉管理,但我卻還是紮根技術,就算是在今天,還是會摳很多技術細節,包括寫程式碼。因為我心裡覺得,不寫程式碼的人一定是做不好技術管理的,因為做技術管理有人要做技術決定,從不上手技術的人是做不好技術決定的,另一方面,我覺得管理是支援性的工作,不是產出性的工作,大多數的管理者無非是因為組織大了,所以需要管人管事,所以,必然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各種問題,甚至辦公室政治,然而,如果有一天失業了,大環境變得不好了,一個管理者和一個程式員要出去找工作,程式員會比管理者更能自食其力。所以,我並不覺得管理者這個職業有意思,我還是覺得程式員這個有創造性的職業更有趣。通常來說,管理者的技能力需要到公司和組織裡才能展現,而有創造力的技能的人是可以自己獨立的能力,所以,我覺得程式員的技能比管理者的技能能讓我更穩定更自地活著。所以,我更喜歡“電影工作組”那樣的團隊和組織形式。
打工。對於打工,也就是加入一家公司工作,無論是在一家小公司還是一家大公司工作,都會有好的和不好的,任何公司都有其不完美的地方,這個需要承認。首先第一的肯定是完成公司交給你的任務(但我也不會是傻傻地完成工作,對於一些有問題的任務我也會提出我的看法),然後我會盡我所能在工作找到可以提高效率的地方進行改善。在推動公司/部門/團隊在一技術和工程方面進步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進步是需要成本的,有時候,這種成本並不一定是公司和團隊願意接受的,而另外,從客觀規律上來說,一件事的進步一定是會有和現狀有一些摩擦的。有的人害怕有摩擦而忍了,而我則不是,我覺得與別人的摩擦並不可怕,因為大家的標的都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做事的標準和方式不一樣,這是可能溝通的,始終是會相互理解的。而如果你沒有去推動一個事,我覺得對於公司對於我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對人生的浪費,敬業也好,激情也好,其就是體現在你是否願意冒險去推動一件於公於私都有利的事,而不是成為一個“聽話”、“隨大流”、“懶政”的人,即耽誤了公司也耽誤了自己。所以,我更信仰的是《做正確的事情,等著被開除》,這些東西,可參看《我看績效考核》,以及我在Gitchat上的一些問答。
創業。前兩天,有個小夥來跟我說,說他要離開BAT要去創業公司了,說在那些更自由一些,沒有大公司的種種問題。我毫不猶豫地教育了他一下,我說,你選擇這個創業公司的動機不對啊,你無非就是在逃避一些東西罷了,你把創業公司當做是一個避風港,這是不對的,創業公司的問題可能會更多,去創業公司的更好的心態是,這個創業公司在乾的事業是不是你的事業?說白了,如果你是為了你的事業,為瞭解決個什麼,為了改進個什麼,那麼,創業是適合你的,也只有在做自己事業的時候,你才能不懼困難,才會勇敢地面對一切。那種想找一個安穩的避風港獃著的心態是不會讓你平靜地,你要知道世界本來就是不平靜的,找了自己的歸宿和標的才可能讓你真正的平靜。所以,在我現的創業團隊,我不要求大家加班,我也不雞湯洗腦,對於想要加入的人,我會跟他講我現在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機遇,並一直在讓他自己思考,我們在做的事是不是自己的事業訴求?還可不可以更好?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理想去活一次,追逐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並不容易,需要有很大的付出,而也只有你心底裡的那個理想值得這麼大的付出……
客戶。基於上述的價值觀,在我現在創業的時候,我在面對客戶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我並不會完全的遷就於客戶,我的一些銀行客戶和網際網路客戶應該體會到我的做的方式了,我並不覺得遷就使用者,使用者要什麼我就應該給什麼,使用者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雖然這樣可以省著精力,更圓滑,但這都不是我喜歡的,我更願意鮮明地表達我的觀點,並拉著使用者跟我一起成長,因為我並不覺得完成客戶的專案有成就感,我的成就感來自客戶的成長。所以,面對客戶有些做得不對有問題有隱患的地方,或是有什麼做錯的事,我基本上都是直言不諱地說出來,因為我覺得把真實的相法說出來是對客戶和對自己最基本的尊重,不管客戶最終的選擇是什麼,我都要把利弊跟客戶講清楚。我並不是在這裡裝,因為,我也想做一些更高階更有技術含量的事,所以,對於一些還達到的客戶,我如果不把他們拉上來,我也對不起自己。
在我“不惑之年”形成了這些價值觀體系,也許未來還會變,也許還不成熟,總之,我不願跟大多數人一樣,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隨遇而安隨大流的,因為這樣風險最小,而我想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做真正的自己,就像我24歲從銀行裡出來時想的那樣,我選擇對了一個正確的專業(電腦科學),獃在了一個正確的年代(資訊化革命),這樣的“狗屎運”幾百年不遇,如果我還患得患失,那我豈不辜負活在這樣一個刺激的時代?!我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時代中做有價值的事就好了!這個時代真的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