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kerJQ
連結:https://juejin.im/post/5ca375f3e51d451a18362e2a
在 2019 年的谷歌 I/O 大會上,開發團隊釋出了 Flutter for web 的首個技術預覽版,宣佈 Flutter 正在為包括 Google Home Hub 在內的 Google 智慧顯示平臺提供支援,並透過結合 Chrome OS 為桌面級應用程式提供支援邁出第一步。
一張圖感受下
本篇作者給大家展示了一個如何用Flutter做炫酷動畫!可能很多同學對 Flutter 還不瞭解,沒關係,可以透過全文類比於 Android 上製作動畫的區別與相似之處!
前言
這一段時間,Flutter的勢頭是越來越猛了,作為一個Android程式猿,我自然也是想要趕緊嘗試一把。在學習到動畫的這部分後,為了加深對Flutter動畫實現的理解,我決定把之前寫的一個卡片切換效果的開源小專案,用Flutter“翻譯”一遍。
廢話不多說,先來看看效果吧:
Android:
IOS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BakerJQ/Flutter-InfiniteCards
思路
首先,關於卡片的層疊效果,在原Android專案中,是透過Scale差異以及TranslationY來體現的,Flutter可以繼續採用這種方式。
其次,對於自定義卡片的內容,原Android專案是透過Adapter實現,對於Flutter,則可以採用IndexedWidgetBuilder實現。
最後,就是自定義動效的實現,原Android專案是透過一個0到1的ValueAnimator來定義動畫的展示過程,而Flutter中,正好有與之對應的Animation和AnimationController,如此我們就可以直接自定義一個動畫過程中,具體的檢視展示方式。
元件總覽
由於卡片檢視需要根據動畫情況進行渲染,所以顯然是一個StatefulWidget。
同時,我們給出三種基本的動畫樣式:
enum AnimType {
TO_FRONT,//被選中的卡片透過自定義動效移至第一,其他的卡片透過通用動效補位
SWITCH,//選中的卡片和第一張卡片互換位置,並都是自定義動效
TO_END,//第一張圖片透過自定義動效移至最後,其他卡片透過通用動效補位
}
並透過Helper和Controller來處理所有的動畫邏輯
其中Controller由構造方法傳入
InfiniteCards({
@required this.controller,
this.width,
this.height,
this.background,
});
Helper在initState中進行構建,並初始化,同時將Helper系結給Controller: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
_helper = AnimHelper(
controller: widget.controller,
//傳入動畫更新監聽,動畫時呼叫setState進行實時渲染
listenerForSetState: () {
setState(() {});
});
_helper.init(this, context);
if (widget.controller != null) {
widget.controller.animHelper = _helper;
}
}
而build過程中,則透過Helper傳回具體的Widget串列,而Stack則是為了實現層疊效果。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
return Container(
...
child: Stack(
children: _helper.getCardList(_width, _height),
),
);
}
如此,基本的初始化等操作就算是完成了。下麵我們來看看Controller和Helper都是怎麼工作的。
Controller
我們先來看看Controller所包含的內容:
class InfiniteCardsController {
//卡片建構式
IndexedWidgetBuilder _itemBuilder;
//卡片個數
int _itemCount;
//動畫時長
Duration _animDuration;
//點選卡片是否觸發切換動畫
bool _clickItemToSwitch;
//動畫Transform
AnimTransform _transformToFront,_transformToBack,...;
//排序Transform
ZIndexTransform _zIndexTransformCommon,...;
//動畫型別
AnimType _animType;
//曲線定義(類Android插值器)
Curve _curve;
//helper
AnimHelper _animHelper;
...
void anim(int index) {
_animHelper.anim(index);
}
void reset(...) {
...
//重設各引數
setControllerParams();
_animHelper.reset();
...
}
}
由此可以看到,Controller基本上就是作為引數配置器和Helper的方法代理的存在。由此童鞋們肯定就知道了,對於動效的自定義和動效的觸發等操作,都是透過Controller來完成,demo如下:
//構建Controller
_controller = InfiniteCardsController(
itemBuilder: _renderItem,
itemCount: 5,
animType: AnimType.SWITCH,
);
//呼叫reset
_controller.reset(
itemCount: 4,
animType: AnimType.TO_FRONT,
transformToBack: _customToBackTransform,
);
//呼叫展示下一張卡片動畫
_controller.reset(animType: AnimType.TO_END);
_controller.next();
關於具體的自定義,我們稍後再聊,咱們先來看看Helper。
Helper
Helper是整個動畫效果實現的核心類,我們先看幾個它所包含的核心成員:
class AnimHelper {
final InfiniteCardsController controller;
//切換動畫
AnimationController _animationController;
Animation<double> _animation;
//卡片串列
List _cardList = new List();
//需要向後切換的卡片,和需要向前切換的卡片
CardItem _cardToBack, _cardToFront;
//需要向後切換的卡片位置,和需要向前切換的卡片位置
int _positionToBack, _positionToFront;
}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果要觸發一個切換動畫,這些成員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當選中一張卡片進行切換時,這張卡片就是需要向前切換的卡片(ToFront),而第一張卡片,就是需要向後切換的卡片(ToBack)。
void _cardAnim(int index, CardItem card) {
//記錄要切換的卡片
_cardToFront = card;
_cardToBack = _cardList[0];
_positionToBack = 0;
_positionToFront = index;
//觸發動畫
_animationController.forward(from: 0.0);
}
由於設定了AnimationListener,在動畫過程中,setState就會被呼叫,如此就會觸發Widget的build,從而觸發Helper的getCardList方法。
我們來看看在切換動畫的過程中,是如何傳回卡片Widget串列的。
List getCardList(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
for (int i = 0; i ...
if (_isSwitchAnim) {
//處理切換動畫
_switchTransform(width, height, i);
}
...
}
//根據zIndex進行排序渲染
List copy = List.from(_cardList);
copy.sort((card1, card2) {
return card1.zIndex 1 : -1;
});
return copy.map((card) {
return card.transformWidget;
}).toList();
}
如上程式碼所示,先進行動畫處理,後根據zIndex進行排序,因為要保證在前面的後渲染。
而動畫是如何處理的呢,以切換到前面的卡片為例:
void _toFrontTransform(double width, double height, int fromPosition, int toPosition) {
CardItem cardItem = _cardList[fromPosition];
controller.zIndexTransformToFront(
cardItem, _animation.value,
_getCurveValue(_animation.value),
width, height, fromPosition, toPosition);
cardItem.transformWidget = controller.transformToFront(
cardItem.widget, _animation.value,
_getCurveValue(_animation.value),
width, height, fromPosition, toPosition);
}
原來,正是在這一步,Helper透過Controller中配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得到了卡片的Widget。
由此,動畫展示的基本流程就描述完了,下麵我們進入最關鍵的部分–如何自定義動畫。
自定義動畫
我們以通用動畫為例,來看看自定義動畫的主要流程。
首先,AnimTransform為如下方法的定義:
typedef AnimTransform = Transform Function(
Widget item,//卡片原始Widget
double fraction,//動畫執行的繫數
double curveFraction,//曲線轉換後的繫數
double cardHeight,//整體高度
double cardWidth,//整體寬度
int fromPosition,//卡片開始位置
int toPosition);//卡片要移動到的位置
該方法傳回的是一個Transform,專門用於處理檢視變換的Widget,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傳入的引數,構建相應繫數下的Widget。
以DefaultCommonTransform為例:
Transform _defaultCommonTransform(Widget item,
double fraction, double curveFraction, double cardHeight, double cardWidth, int fromPosition, int toPosition)
//需要跨越的卡片數量{
int positionCount = fromPosition - toPosition;
//以0.8做為第一張的縮放尺寸,每向後一張縮小0.1
//(0.8 - 0.1 * fromPosition) = 當前位置的縮放尺寸
//(0.1 * fraction * positionCount) = 移動過程中需要改變的縮放尺寸
double scale = (0.8 - 0.1 * fromPosition) + (0.1 * fraction * positionCount);
//在Y方向的偏移量,每向後一張,向上偏移卡片寬度的0.02
//-cardHeight * (0.8 - scale) * 0.5 對卡片做整體居中處理
double translationY = -cardHeight * (0.8 - scale) * 0.5 -
cardHeight * (0.02 * fromPosition - 0.02 * fraction * positionCount);
//傳回縮放後,進行Y方向偏移的Widget
return Transform.translate(
offset: Offset(0, translationY),
child: Transform.scale(
scale: scale,
child: item,
),
);
}
對於向第一位移動的選中卡片,也是同理,只不過是根據該卡片對應的轉換器來進行自定義動畫的轉換。
最後的效果,就像演示圖中第一次點選,圖片向前翻轉到第一位的效果一樣。
總結
由於Flutter採用的是宣告式的檢視構建方式,在編碼初期,多少會受到原生編碼方式的思維影響,而覺得很難受。但是在熟悉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思想都是共通的,比如Animation,比如插值器的概念等等。
另外,研讀原始碼仍然是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相比Android中直接對ScrollView進行animateTo操作,在Flutter中需要透過ScrollController進行animateTo操作,正是這一點讓我找到了在Flutter中實現InfiniteCards效果的方法。
更具體的Demo請前往Github的Flutter-InfiniteCards Repo,歡迎大家star和提issue。
再次貼一下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BakerJQ/Flutter-InfiniteCards
作者也實現了 Android 上相同效果,歡迎一起學習:
https://github.com/BakerJQ/Android-InfiniteCards
朋友會在“發現-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