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每天分享高質量文章

重溫10年前的Linux核心開發者大會見聞

前記:又到一年Linux核心開發者大會時,今年是第十三屆,在南京大學舉辦。

  在網上搜索資料時,偶然看到2009年Linux核心大會後寫的見聞,有份親切和熟悉,10年似乎是瞬間,再拿出來分享和回味。

當我著手寫這篇博文時,多年前泡在AKA網站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曾經從AKA下載的一篇篇講座的資料依然靜悄悄地躺在硬碟上,他們似乎成為歷史的塵埃,不再為昂頭向前的人們所眷顧。可是,我再次開啟AKA網站,那些資料還依然健在,有份熟悉,更有份感動。

  從2000年3月份開始,到2004年11月,在這四年多的歷程中,完全是自願、自發的沙龍活動,我雖沒有到現場參加,但分享了每次活動的資訊和資料。每次期盼,都在下一次中收穫到果實。上百場的講座,涵蓋了各方面的技術熱點,積攢的資料更是為Linux愛好者提供了充足的養料。那些曾經的技術,似乎成為歷史的古董,可是再次閱讀那些資料,恍然覺得,在時空的穿越中,技術只不過是在不斷翻炒中得以提升罷了,就像宮敏博士的口頭傳,目前這些技術,都是“古時 候”就有的。

  這次Linux Kernel大會,正好坐在宮老師旁邊,近距離感受一位學者的滿腹真經。從最早把Linux帶入中國,到十年前從芬蘭依然辭行回國,一顆拳拳之心,傾註於安全作業系統和自主CPU的研發,以個人之肩承載著國之重任。

  其實,Linux僅僅是一個載體,幸運的是,它是一艘揚帆起航的船,因為身心自由,搭載者蜂擁而至。在後來者的眼裡,它嶄新而生機勃勃;而在通曉電子科學,電腦科學的學者眼裡,它無非是穿上新外衣的一艘軍艦,其背後蘊藏的技術,從70年代就有。寫到這裡,忽然想起了曾經讀過的洪峰寫的“泛系、自由”與“一、百、萬”工程“一文。這篇長達四十頁的文字,以個人親身經歷,演繹了其漫漫求索路以及從泛系觀看自由軟體的原汁原味。

  新舊面孔

  穿有不同外衣的Linux釋出版無處不在,但Kernel就那一個,悄然獃在www.kernel.org 網站。

  Linus十八年的堅守,讓這顆心保持了它的健壯性和統一性,既沒有像Unix一樣四分五裂,也沒有像其他OS一樣無疾而終。Linus “just for fun”的理念,引領了一批批愛好者自願加入kernel的開發佇列。

  07年見吳峰光時,得知他寫的檔案預讀演演算法對I/O效能有很大的提升,被Linux Kernle採納。說起改寫核心中的檔案預讀演演算法,像很多喜歡玩計算機的愛好者一樣,起初在校園網中心負責全校的影片播放,但在播放的過程中,發現其流暢的程度並不理想,於是尋找過各種工具進行效能改進,儘管如此,但與預期的標的還有相當的距離,於是萌發了自己寫程式進行改進的想法。以需求為驅動,就這麼 一步步向前走去,幾經折騰,多次修改,預讀演演算法終於被Linux核心接受。今年暑假見到他時,剛剛成為Intel OTC團隊的一員。這次會議,他帶給大家另一個新的話題,從記憶體管理頁替換的角度來提升系統效能。

  Herbert.xu,兩年前來西郵興趣小組與大家有過面對面的交流,也就是在那次交流中,得知其14歲開始接觸Linux,後來在澳大利亞上大學的 那所學校有濃厚的Unix氛圍,在這塊肥沃的土壤中,不僅僅是他,而且有很多其他人後來都進入Linux的行列,作為Linux核心網路子系統的主要維護者,雖就職於Red Hat,但沒有固定在某個地點辦公,程式碼的編寫可能在飛機上,在上海,在美國,在西安。他剛剛在日本參加完國際Linux Kernel大會,本次回國參會帶給大家的是“10GbE onLinux”,因為我提前離場,沒有聽到他對這一主題的詳細釋義。

  暑假在Intel OTC團隊見過的張衍民,這次帶給大家的題目是“Linux核心效能跟蹤和最佳化”。這一話題,是目前很多部署大量伺服器企業所關心的。他發言過程中的幽默,以及如實說明效能調優的艱難和自我調侃,不時引起一陣陣掌聲和笑聲。

  大企業參與Linux內核的開發,帶來新的面孔和話題。Oracle 馬濤帶來的“File Level Snapshot – Reflink”,不僅讓我們知曉了資料庫老大也為Linux核心貢獻原始碼,更是對雲端計算和叢集檔案系統的發展有所期盼。富士通的歸劍峰,在“Linux IO 控制器”所提到的核心中CGroup(Control Group),雖然在2.6.24核心中引入,將其應用,富士通參與核心開發者確是對其特有喜愛(如果應聘富士通的開發,不妨準備一下相關的主題)。Ubuntu 的Eric Miao所介紹的《Git Tutorial》,徹底打破了git的神秘感,估計參會者回去都會一試身手,讓自己的原始碼管理儘量靠近國際規範。

好奇者,可以從下圖中找到文中所提到的開發者。


贊(0)

分享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