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ID:hzdashuju)在長假期間
給你推送6篇入門級科普,包括:
黃金比例 | 量子計算機 | 資料科學職業
另外還為既聰明又努力的孩子們
準備了一份充電書單
不知你這幾天看了幾篇?
今天是充電的第4天
導讀:科技進步經常伴隨著技術性失業這一風險,但也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最近,關於AI是否會導致失業的討論非常之多。同之前的技術一樣,AI也很有可能帶來失業。
AI導致的技術性失業是否會成為長期的、大面積的問題?此前的技術性失業只不過是暫時的、區域性性的問題。但我們不能認為從過去歷史中獲得的經驗可以原封不動地套用於未來的狀況。過去與未來的前提不同,走向當然也會不同。
雖說如此,只要未來的AI都是弱人工智慧,那麼技術性失業就會同之前一樣,不過是暫時的、區域性性的問題。即使未來搭載AI的自動駕駛汽車與無人機普及開來,導致出租司機與快遞人員失業,他們還可以轉為從事其他人類更擅長的工作,比如擔任護理人員或者按摩師等。
如果出現強人工智慧,市場上的大部分工作被機器奪走,那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作者:井上智洋
本文摘編自《就業大崩潰:後人工智慧時代的職場經濟學》,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
01 難以被機器替代的工作
即便如此,仍然有幾個領域是強人工智慧機器人無法與人類相媲美的。我認為,如果存在生命壁壘,那麼以下三個領域的工作就不會消失。
-
創造類(Creativity)
-
經營管理類(Management)
-
服務類(Hospitality)
“C”(創造類)指的是寫小說、拍電影、發明創造、新產品企劃、撰寫研究論文等工作;“M”(經營管理類)指的是管理工廠、商店、專案及經營公司等工作;“H”(服務類)指的是護理人員、保育員、輔導師等工作。
我將這些工作統稱為“CMH”,這些工作都需要與其他人擁有感覺上的共性。創造類和服務類暫且不論,經營管理類為什麼也需要有感覺上的共性呢?
因為無論是工廠還是商店,如果沒有人類只有機器人,在出現從未發生過的意外情況時,它們就缺少和人類一樣的感覺進行恰當處理。當飯店出現老鼠時,如果沒有事先輸入應對方法,AI就無法判斷是否應該滅掉老鼠,而人類則可以透過大腦做出判斷。
弗瑞和奧斯本在《就業的未來》一文中指出,留給人類的工作需要具有“創造性”和“社會性智慧”這兩項技能。我認為,還可以將社會性智慧再細分為經營管理類和服務類兩種,其中我尤其想強調服務類的重要性。
比如《就業的未來》一文中指出,調酒師屬於很有可能會消失的職業(見圖1)。但是機器人雖然可以調酒,卻不能讓客人心情愉悅或製造愉快的談話。這些事情需要發揮待人接物上的技巧,還是更適合與他人在感覺上擁有共性的人類來進行。
▲圖1:消失機率較高的職業,根據《經濟學人》週刊2015年10月6日內容繪製而成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無論是酒吧還是飯店,以平價為賣點的地方可能會使用機器人進行服務,而高檔的店鋪估計還是會由人類來接待客人。
02 勞動者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請註意,我的這個設想也並不是說只要從事與CMH相關的工作,就完全不會被機器人取代。即使在服務類領域,機器人也會步步緊逼人類,將有越來越多的調酒師在和機器人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如今,幾乎很少有人能比作曲程式“艾美”創作出更優秀的音樂;開演唱會時,也很難比“初音未來”吸引更多觀眾。與此相同,只有極少一部分人才能做到比機器人更能發揮待人接物的技巧。
▲初音未來,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系列語音合成程式為基礎開發的音源庫,音源資料資料取樣於日本聲優藤田咲
一般認為,像我這種大學老師的工作是需要創造性和待人接物技巧的。但是將來,教師也絕對不是一個高枕無憂的職業。
教育本來也屬於服務行業,需要對他人的細心關懷,但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大學教師在這一方面表現欠佳。有很多學生認為聽老師講課還不如自己讀書更容易理解。
現在大學教育中採用了網路影片授課的方式,相應節約了教師資源。而且,在網路上提供教學影片服務的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已經開始威脅到大學本身的存在意義。
透過慕課,可以免費觀看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大學的公開課,完成作業和考試後還可以拿到結業證書。由於慕課的出現,人們開始預想很多大學未來將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也有人批評說光是觀看網上影片的話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今後還是需要傳統的教室授課方式。事實上,只有一部分超優秀的學生才能透過慕課學習獲得學位,這和函授大學的畢業率很低是同樣的情況。
即便如此,如果AI教授能夠在教室展現風采,那麼除了一部分善於教書育人的“明星教授”之外,大部分教師將會被迫離開講壇。AI教授並不一定需要昂貴的機器人式的軀體,使用像“初音未來”那樣的3D全息技術投影人物就足夠了。比起那些中年大叔級的真人教師,這種人工智慧或許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這樣的話,很多教師將會失業。我等只能淪為AI教授的助手,認真地做著記考勤之類的雜事,祈求不要被掃地出門。
當然,除了教書之外,科研也是大學老師的重要工作。但即使是從事研究這一類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也有可能被AI替代。
關於這一點,經濟學家——早稻田大學的若田部昌澄教授提出這樣一個疑問:“人工智慧會成為經濟學家嗎?”
如今在經濟學中,最為盛行的研究就是解析資料。例如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文·萊維特利用資料證實了日本大相撲比賽中的舞弊事件,並於2002年發表了相關論文。
因《21世紀資本論》一書而聞名的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凱蒂則透過翔實的資料追蹤,明確指出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
總之,經濟學家已經越來越接近於資料科學家。在資料分析方面,總有一天AI的能力會遠超人類。不過要光是這樣的話,人類至少還剩下撰寫論文這個工作。
但是即使沒有人類的介入,強人工智慧也可以做到分析資料、總結觀點、向學術雜誌投稿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而且它的工作十分嫻熟迅速,人類難以望其項背。
比較勤奮的人類經濟學家需要花費半年才能寫出一篇論文,與此相比,強人工智慧1小時就能完成一篇論文。因此AI很有可能取代經濟學家的地位。
社會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等所有其他學科都是如此。除了一部分擁有飛躍性想法的超優秀研究者之外,多數的研究者都將面臨被替代的命運。
同樣的事情也會出現在其他行業。作曲不出彩的作曲家、不善於理解他人細微感受的護理人員等都有可能在競爭中輸給強人工智慧機器人。
03 未來勞動人口將降到總人口的1/10
如果未來機器人順利地搶走人類的工作,那麼到30年後,也就是在2045年左右,整個社會的勞動人口將降到總人口的1/10。2015年度日本的就業人數為6400萬人,佔總人口的一半左右。
日本總務部統計局勞動力調查中“各行業及職業就業人數”的資料顯示,從事CMH相關的“管理工作”“專業技術工作”(如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醫生等)、“服務行業工作”(如護理人員、廚師、接待服務人員等)的人員總數約為2000萬人。
如前所述,這些職業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可能被AI取代,或者進一步分化。比如,餐館將分為“自動化的平價餐館”和“由人類提供服務的高階餐廳”這兩種形式。
這樣一來,2000萬勞動人口中的一半左右就有可能不再被社會所需要。剩下的1000萬勞動人口其實不到總人口的1/10,但是這裡我們暫且按1/10進行計算。
這個預測看起來是否不太現實?確切地說,剩下的那9/10的人口中也許有人依然在從事工作,但可能僅僅是兼職,就算是全職,其收入也難以維生。或者因為日本終身僱傭制度的緣故可以一直在企業工作,但做的都是瑣碎的事情,成為企業內部的閑人。
總而言之,到了2045年,能夠實實在在做著工作並以此為生的人可能只佔到總人口的1/10。這就是我的觀點。
不過,上述假設成立的前提是在2030年左右強人工智慧會真正實現。而且即使滿足了這個前提,上述觀點也不過只是未來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根據AI技術的發展速度、企業的引進速度以及具體經濟政策的不同,未來從事實際工作的勞動人口也可能會更多。
勞動人口將降到總人口的1/10——這在我的預測裡屬於極端悲觀的一種(如果站在AI研究者的立場上則可謂樂觀),不過我想基本可以將其作為繼續討論時的基準。
這裡,我們可以基於更權威的研究對未來的就業人數進行簡單的預測。根據弗瑞和奧斯本在《就業的未來》一文中的預測,15年後(文中寫的是10~20年,這裡取中間數15年)即2030年的就業人數將減為現在的一半。
弗瑞和奧斯本沒有對更往後的情況進行預測,但按照這個思路,再過15年,也就是2045年,就業人數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減半,即佔到總人口的1/4。日本現在的勞動人口約佔總人口的50%,其1/4大約是12.5%,也就接近1/10。
雖然這與我的版本不太一樣,但我希望大家能認識到,到2045年左右勞動人口將可能減到總人口的1/10。這樣的社會轉變不是空穴來風,也並非我個人的胡思亂想,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未來構想。
關於作者:井上智洋,駒澤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慶應大學環境科學資訊學院畢業,在IT企業工作期間在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攻讀經濟學研究專業,並取得博士學位。2015擔任駒澤大學講師,併在2017年成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
本文摘編自《就業大崩潰:後人工智慧時代的職場經濟學》,經出版方授權釋出。
延伸閱讀《就業大崩潰》
點選上圖瞭解及購買
轉載請聯絡微信:togo-maruko
推薦語:未來的15年間,許多金飯碗都有可能陸續消失,在一個只有10%人口參與就業的社會,我們該如何養活剩下的90%的人?
更多精彩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方塊輸入以下關鍵詞
檢視更多優質內容!
PPT | 報告 | 讀書 | 書單
Python | 機器學習 | 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
區塊鏈 | 揭秘 | 乾貨 | 數學
猜你想看
Q: 你覺得你的工作會被AI替代嗎?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
點選閱讀原文,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