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時代,傳統經濟增長理論的很多元素被賦予了新含義,有必要進行修正。
Y=AF(K,L)的增長核算框架已經在發生變化,資料本身成為了生產要素,即Y=AF(D,K,L)。原有生產函式中,A、K、L一般而言都有明確的產權屬性,沒有考慮到外部性和上限溢位效應,沒有體現現代共享經濟的特點。
新經濟中,資料D直接進入生產函式,這一生產要素是指企業所掌握的服務於生產行為的有關市場需求與供給方面的資訊,這一要素很可能沒有明確的產權屬性,至少不是完全屬於企業所有,這很好地體現了新經濟中的共享思想。
傳統經濟主要依託勞動等屬地屬性較強的生產要素,結合資本形成生產中心,透過產品的流動實現要素流動,改善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增長。而新經濟時代,一般勞動的可替代性不斷上升,從原有物質資本和技術中抽象出另外一個生產要素——資料——在生產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資料本身就是生產要素,生產過程輕資產化成為趨勢。
可以預期,基於特定要素生產的產品流動將不再是全球化的核心,而金融資本流動及其與資料等非屬地要素的結合將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遷,與大資料和金融資本相關的資料產權、貨幣主權、思想創造等將重構現有經濟體系。各經濟體的競爭將會越來越趨向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的競爭。在這一背景下,不同維度的兩極分化、大資料、國家企業化、企業國家化等新問題、新現象將成為學術界和政府決策越來越關註的主題。
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而基於資訊交流的要素流動又是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的基礎,經濟學理論就是討論有限資源的有效配置,經濟增長就是不斷挖掘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的空間。要素、技術和資訊的組合構成現代經濟增長的源泉。在資訊流動和完善的基礎上,要素開始流動,與特定的技術結合,形成最終產出。三者互動合作,互相促進和加強,缺一不可。
18世紀以前,雖然有基本的生產要素,但要素流動和資訊流動的成本非常高,技術交流速度也非常緩慢,形成的是低水平傳統農業社會經濟發展的均衡,經濟發展水平很低,人均產出基本保持不變。工業革命以來,人均產出開始持續增長,這完全突破了原有的農業社會低水平均衡,使得人們開始從理論上思考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
Y=AF(K,L)是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和實踐的精髓,Y表示最終產出,K表示資本,L表示勞動,A表示以技術為核心的全要素生產率。兩百多年來,經濟學理論一直以這一基本的宏觀經濟核算解釋和指導經濟發展實踐。資本、勞動和以技術為核心的全要素生產率構成現代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而最近十多年新經濟的迅猛發展為傳統經濟增長理論賦予了新的內涵,有必要對現有理論體系做適當的拓展。
01 新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特點
傳統工業經濟中,企業、個人、政府構成市場主體,這一樣式是如何向新經濟轉變的呢?關鍵在於交易費用和資訊的收集與流通。
交易費用的大小決定了企業的邊界,而資訊的收集情況決定了價格機制的形成,資訊流通反映要素流動速度。新經濟時代,大資料收集難度大幅度下降,資訊收集的規模經濟也日益凸顯,這賦予原有市場主體新的內涵。
企業的表現形式發生重要變化
基本的經濟增長理論中,企業和個人是最為重要的市場主體,資本和勞動是最為核心的生產要素。而新經濟中,企業的邊界在不斷發生變化,分工樣式更加多樣化,以資訊收集和匹配為主要職能的平臺公司開始大量出現,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量輕資產企業不斷湧現,這些企業資本規模非常小,員工規模也非常小,但產值卻非常高,創新能力非常強,已經很難用傳統的資本產出率或勞動產出率來衡量其生產效率。這些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傳統理論卻很難解釋這種現象,亟待拓展。
交易成本迅速下降、資訊不對稱表現出新特點
傳統經濟中,由於資訊不對稱的存在,企業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正是由於這個交易成本的存在,決定了企業的邊界,也決定了產品差異定價的程度。新經濟時代,資訊收集、儲存、傳播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且規模經濟作用明顯,這使得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這種現象對交易的發生產生了分配效應和福利效應兩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大資料降低了現有交易的成本及交易匹配的成本,促進了現有交易的發生,此為分配效應,體現交易主體之間的收益再分配。
第二個方面,大資料降低了交易發生的資訊門檻,降低了搜尋成本,匹配了大量的新交易,此為福利效應,創造了大量原本沒有發生的交易,改進了資源配置效率。
在傳統經濟和新經濟中,資訊不對稱問題都普遍存在,但其表現形式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對而言,新經濟時代,資訊總量大幅度上升,但企業或平臺與個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也在上升,企業能透過更多渠道收集個人相關資訊,採用更有針對性的銷售策略,降本增效,而個人卻無法獲得企業或平臺對等的資訊,其市場力量相對在不斷下降。
規模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
根據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規模經濟和交易成本共同決定產業的佈局與發展,這一理論判斷的基本理念同樣適應於新經濟時代的產業發展現狀。簡單而言,規模經濟使產業佈局更為集聚,而交易成本使產業佈局更為分散,兩者的相互作用和力量消長共同決定了產業發展。
新經濟時代,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規模經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使得大型企業會越做越強,產業鏈也不斷延伸,成為典型的巨無霸企業。這也是新經濟的典型特點,基於平臺的大型跨國、跨領域、跨產業鏈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02 資料本身就是生產要素
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資料為什麼能促進企業成長和經濟增長呢?至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考慮:資料所包含的資訊能最佳化企業決策,促進生產,資料就是資訊;資料資訊可以加速資源流轉速度,使得特定資源在給定時間裡生產更多的產出,資料就是時間。
資料是資訊
資料是資訊,這是一個接受程度較高的概念。
新經濟時代,大資料使得企業對外圍市場供給和需求的資訊可得性大大提高,企業能根據這些資訊進行更為精準的市場定位,創造更高的效益。企業掌握的關於其他企業的供給方資訊,能夠使企業更好地進行錯位競爭,也能夠更為迅速地瞭解其他企業的相關產品和技術資訊,獲得上限溢位效應。此外,企業掌握的關於消費者的資訊,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產品定位,實行價格歧視,提高利潤率。
資料是時間
資料是時間,能夠加快企業自我識別的過程,加快資源流通速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企業成長與經濟發展。
企業進入市場和決定是否繼續生產是基於對現有市場盈利狀況及自身生產率水平的判斷,相對於傳統經濟,大資料資訊能夠使得企業更快更完整地獲得市場資訊,也能更快地對自身生產率水平做出識別,以做出合適的生產決策。
在傳統的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水平的度量中,一個較大的不足就是對資源流通速度處理不夠周全。如果生產相同產品的兩個企業有相同的生產要素,而生產週期卻差異非常大,則兩個企業的生產率水平差異會非常大。傳統經濟理論對這類問題並沒有做特別處理。新經濟時代,資源流通速度、資源利用效率的問題會越來越重要,更加需要深入的研究。
03 資料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
資料資訊是如何影響現代經濟增長的呢?本文先簡要描述新經濟時代企業的微觀決策與發展過程。
一個潛在的市場進入者,基於資訊D1在市場外決定是否進入市場,進入成本為f1,決策結果是淘汰機率(不進入市場的機率)為p1;企業進入市場後,基於資訊D2,支付一個自我發現的成本f2,確認自己的生產率水平,以確定是否繼續留在市場裡進行生產,決策結果是淘汰機率(從市場中退出的機率)為p2;企業進入市場併進行生產後,同樣需要動態決策,此時基於資訊D3,支付決策成本f3,淘汰機率(從市場中退出的機率)為p3。大資料資訊在企業決策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從而對微觀企業乃至宏觀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第一,降低市場進入門檻,降低決策成本。
企業決定是否進入市場時,需要支付一定的進入成本,這個成本主要用於瞭解現有的市場供給和需求情況,如進行行業需求調研、成本分析等,這一成本的大小高度依賴於企業對市場資訊的掌握程度。均衡時,進入成本會等於企業對進入市場的預期收益,當進入成本下降時,會降低市場進入壁壘,活躍市場進入,有利於更多企業家精神的發揮和消費者福利的提高。這一機制對於已經進入市場的企業在決策是否繼續留在市場時同樣適用。新經濟時代,大資料提供的市場資訊,使得企業對需求方和供給方有更為全面的瞭解,能夠顯著降低市場進入門檻和企業是否退出市場的決策成本。
第二,促進企業自我發現,提高優勝劣汰的機率,加速資源流通速度,最佳化資源配置。
經濟能夠持續增長的動力在於資源能不斷流向效率更高的生產者,以產生最大的產出。讓優秀的企業做大做強,讓低效的企業儘快退出,這是市場“看不見的手”調節資源配置的精髓。企業在剛進入市場時,並不完全知道自身的生產率水平,以及在本行業的真實地位,大資料能使企業加速自我發現,再結合企業對市場資訊的迅速獲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退出機率p1、p2、p3,加速資源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
第三,細化分工,擴大先行優勢。大資料時代,資訊集聚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分工的細化會擴大產品種類,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而產品種類的大規模增加會使得行業內部的產品替代彈性相對上升,一種產品的價格小幅下降會對相關產品的需求產生較大的衝擊,行業的自然壁壘上升。因此,在位企業如果能較好地利用先行優勢,降低平均成本,提高行業進入壁壘,就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更為有利的地位,改變現有的市場結構,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地位。
04 未來與對策
第一,發揮大國大資料優勢,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就是資源能夠流向最有效率的生產組織者,而傳統經濟中,資源流動面臨很大的資訊壁壘,新經濟時代,豐富的資訊能夠大大降低市場的不確定程度,使得資源以更快的速度流向正確的地方,促進經濟增長。基於大資料的新經濟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在於規模經濟,而這對於中國這樣市場規模巨大的國家尤其有利,這是中國發揮本土市場效應,在新的全球化樣式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第二,資料與資訊的產權界定。
一旦資料成為生產要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資產,必然具有資產的諸多屬性,比如產權界定、資產定價等,這都是現階段政策制定需要深入討論的問題。產權界定是其他所有資產屬性的前提,平臺、企業、個人如何對個體資訊及個體資訊集合進行收集、加工、交換等,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支撐體系。
這個問題對世界各國均是新問題,中國應該利用新經濟快速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強和完善立法體系,促進新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在新一輪全球化中佔得先機。
第三,關於生產組織樣式變化的思考。
傳統經濟中,企業和個人是最為核心的市場主體,而這種樣式在新經濟中很可能要發生變化。以共享為基礎的平臺經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平臺、企業和個人成為核心的市場主體。由此將帶來一系列的新問題。
例如,平臺、企業和個人之間市場力量的非對稱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權益分配;共享資源的大規模增加直接衝擊對企業邊界的思考,這會催生一系列法律問題和經濟問題。面對這些新現象,需要有產業組織理論的創新,更需要有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
第四,關於規制的思考。
整體而言,大資料顯然能夠改善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福利。但也應該看到,大資料福利效應背後有著非常強的分配效應。交易成本下降和規模經濟上升越來越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而且隨著分工的細化,產業內的產品替代彈性上升,使得市場集中程度不斷提高,可能不利於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面對這一局面,中國應該加強制度建設,尤其是要完善產業規制制度,儘量發揮大資料促進經濟發展的福利效應,而在儘量不損失效率的同時,不斷解決相關的分配問題。中國現階段有關的產業規制還非常不完善,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也都非常缺乏,今後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新經濟時代,一般勞動的可替代性不斷上升,從原有物質資本和技術中抽象出另外一個生產要素——資料——在生產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預期,基於特定要素生產的產品流動將不再是全球化的核心,而金融資本流動將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
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遷,物質資本不再那麼重要,勞動力資本也不再那麼重要,大資料和金融資本將越來越重要。與大資料和金融資本相關的資料產權、貨幣主權、思想創造等將重構現有的經濟體系。各經濟體的競爭將會越來越趨向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的競爭。在這一背景下,大資料資產、貨幣去中心化、國家企業化、企業國家化等新問題、新現象將成為學術界和政府決策越來越關註的主題。
來源:騰訊研究院
精彩活動
推薦閱讀
2017年資料視覺化的七大趨勢!
全球100款大資料工具彙總(前50款)
Q: 資料對經濟增長有什麼幫助?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hzzy@hzbook.com
更多精彩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