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吃的是美食,他瞄的是你隱私。把你當韭菜割了,你卻渾然不知。
01 在這社會上,我竟是裸著
隨著2011年穀歌大腦專案啟動,機器學習、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等數學演演算法充斥整個網際網路行業,與此同時,“資料革命”口號響起。
在網際網路環境潛移默化影響下,人們越來越註重資料化。在2016年是“大資料產業”真正大爆發一年。
在一年中,微軟、亞馬遜、谷歌在內的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在自己領域佈局大資料陣地。而我國也同樣出現一批高成長的大資料企業。
有些企業盲目追崇資料化卻忘記做事的底線,導致資料洩露事情頻發爆發,資料安全成為我們當下最為關註的問題。
迴首2016年,單單上半年全球資料洩露事件高達974起,也就是說上半年每個月大概有162起資料洩露事件,再細化到每日就是5起。
這個數字量看似很少,但每件背後是我們無法想象得到的使用者數量。
到2017年,使用者資料洩露趨勢更加嚴重化。《2017年全球資料洩露成本研究》報告,對比往年,2017年企業和組織資料洩露的規模比以往更大,平均規模增長了1.8%。
對待資料洩露這系列事情,即便我們每日穿得再怎麼光亮靚麗,在企業商家眼裡,我們是裸著的。
我們姓什麼?聯絡方式是多少?喜歡什麼?消費水平是多少?工資多少?甚至連胸圍、腰圍是多少碼他們都一清二楚。
這就是所謂的最熟悉陌生人嗎?社會社會啊,漲見識了!
不得不說,前兩年的“資料大災難”真的引起整個社會反感也讓使用者特別敏感。
大家都在抵抗、譴責……似乎想拼全力去罵醒那些企業商家,喚醒他們良知。
可是……
02 別期盼了,我們依然裸著
對的,沒錯!2018年使用者們被打臉了!為何?
Facebook資料洩露大醜聞風波剛剛過去不久,緊接著輪到我國發生,這簡直是趕腳湊熱鬧的節奏。
近日,一張外賣使用者隱私資訊的資料截圖在網上被人公開,裡麵包含使用者真實姓名、電話號碼、性別、通訊地址等敏感資訊。
公佈者還說,目前公佈出來的資料截圖只是一小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使用者隱私資訊。
這偷取的過程很特別,連美團、餓了麼這些大的外賣平臺都沒有辦法防範。
據售賣使用者資訊的QQ群裡透漏訊息,這些大量資料都來自系統內部人員提取。每日中午更新一次,這一更就含有4萬組使用者資訊資料,到晚上就能銷售完。
資料銷售價格按照日期來定價。如果是近幾個月內的使用者資訊,平均每條資訊一毛錢左右。如果是近一兩天的資料,平均每條資訊能賣到五元左右。
除了外賣平臺疑存內鬼之外,萬萬想不到連外賣騎手也乾起這種狼狽為姦事情來。
他們每日接觸大量使用者訂單資訊,有部分外賣騎手看到其中牟利機會,抵擋不住高價金錢誘惑,願意把使用者資訊暴露出來。
還有第三種情況,有些餐飲商家關於外賣這一版塊是交給第三方代運營。
第三方透過軟體抓取,把使用者資訊從代運營的外賣商鋪提取出來,透過整理、打包……大批次的販賣出去。
無論是哪種販賣方式,最終目的只有一個:給更多企業商家帶來便利,協助他們在短時間內,花費少量成本下獲取使用者資源。
03 拒絕“隱私換便利”條款
3月26日的中國發展論壇上,百度執行長李彥宏說,中國人對隱私的觀念開放,很多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
此言一齣,引起許多民眾的反彈。有意見表示,中國人的確在用隱私換便利,但這並不是自願的,反而給使用者無形中造成大量困擾和存在不可避免的危險。
在手機上,簡訊時不時收到商業廣告垃圾資訊;應用上,搜尋輸入框裡彈跳出相對應廣告,這也就罷了,想不到連電腦上的網頁也會出現一些相關的廣告。
平日裡,我們會選擇手機預設給我們推送的所需資訊服務,背後卻是連篇累牘的說明和捆綁式安排,無奈選擇接受,被逼著認清這個“人為資訊刀俎我為資料魚肉”現實。
網際網路還懂得借用資料精心佈局,步步誘惑,這個情況下使用者是經受不住考驗。
行為經濟學揭露人不能百分之百理智,感性的矇蔽讓使用者看不到未來風險,只是會高估眼前利益。
這時決策變得很不理智,這樣情況下使用者就會給出“同意”。好比如一個缺錢的人,整天想錢想瘋了,當遇到這樣資訊時候,他不會抗拒更多是接受。
更加可怕的是,這些隱私就如潑出去的水,難以復收,就這樣在網際網路上被傳來傳去,這家公司利用了,就被賣到下一家。
困擾和危險始終無法阻擋,而且這兩者繫數還在不斷增大!
這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不能麻木接受,每當遇到被騷擾情況時,狠心拒絕,不給他們留下希望。
04 使用者力量是渺小的,更加要靠它們
回到外賣平臺本身,面對使用者資料洩露問題。美團和餓了麼做出回應,無非就是高度重視、資訊核實排查、向警方報警、加強多道防線……對此類事件堅持嚴懲不貸、堅決打擊到底……
官方的回應雖很官方,起碼有了態度,有了行動。除了官方打擊之外,在法律上更需要完善使用者資料保護的制度。
就拿Facebook這次資料洩露醜聞來講,事情曝光後,馬克·扎克伯格砸重金在幾個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封面上刊登自己的錯誤認知。
在法律上,馬克·扎克伯格接受了長達5個小時,一人對多個眾議院議員們嚴格拷問。
單從這件事來看,無論是馬克·扎克伯格還是眾議院議員們都非常重視資訊洩密情況。
認為使用者資料洩露是件天大的事情,要採取緊急彌補措施和重罰當事人過錯。
這樣的處理速度和態度,讓人稱贊。如果我們也能有這樣效果,或許使用者資料洩露機率會非常低。我們何時能做到呢?
作者:風清
來源:電商頭條(ID:ecxinwen)
推薦閱讀
Q: 你都有哪些隱私被洩的可怕經歷?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覺得不錯,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
轉載 / 投稿請聯絡:baiyu@hzbook.com
更多精彩,請在後臺點選“歷史文章”檢視